炭疽病
炭疽病是屬於高溫形的疾病,也是草莓渡夏最大的威脅之一,特徵正如其名:「炭」是黑色的病斑,「疽」則是壞死。炭疽病一開始會出現黑色的小圓斑點(出現在葉柄與走莖上時會是長橢圓形的),逐漸擴大後,外圍仍會保持一圈黑色,黑圈外圍則不會出現一般真菌感染常有的黃暈,出現在葉片上時黑圈內部會壞死而呈灰白或褐色的略為凹陷乾枯狀,因為葉片薄所以凹陷不明顯,在葉柄與走莖上凹陷會較明顯,在果實上則最明顯。
有機種植時如果植株平常保養良好、菌相健康,炭疽病對母株的威脅並不大,通常只出現在葉片上,受到益菌及植物本身免疫系統的抑制而擴散不快時最多就摘除就好。但如果會擴散到葉柄時就要小心,一但發生在母株基部的中柱時,病情侵入中柱內部會造成水分養分輸送阻斷而造成整株猝倒。
夏季是草莓走莖的旺盛期,偏偏炭疽病很容易侵襲走莖,造成新苗失去母株的養份水分供應而逐漸枯死,或是直接擴散到走莖尾端造成芽點發黑凋萎,讓新苗數量銳減或是全軍覆沒。
炭疽病是屬於高溫形的疾病,也是草莓渡夏最大的威脅之一,特徵正如其名:「炭」是黑色的病斑,「疽」則是壞死。炭疽病一開始會出現黑色的小圓斑點(出現在葉柄與走莖上時會是長橢圓形的),逐漸擴大後,外圍仍會保持一圈黑色,黑圈外圍則不會出現一般真菌感染常有的黃暈,出現在葉片上時黑圈內部會壞死而呈灰白或褐色的略為凹陷乾枯狀,因為葉片薄所以凹陷不明顯,在葉柄與走莖上凹陷會較明顯,在果實上則最明顯。
有機種植時如果植株平常保養良好、菌相健康,炭疽病對母株的威脅並不大,通常只出現在葉片上,受到益菌及植物本身免疫系統的抑制而擴散不快時最多就摘除就好。但如果會擴散到葉柄時就要小心,一但發生在母株基部的中柱時,病情侵入中柱內部會造成水分養分輸送阻斷而造成整株猝倒。
夏季是草莓走莖的旺盛期,偏偏炭疽病很容易侵襲走莖,造成新苗失去母株的養份水分供應而逐漸枯死,或是直接擴散到走莖尾端造成芽點發黑凋萎,讓新苗數量銳減或是全軍覆沒。
炭疽病與凋萎病(黃萎病、半身凋萎病)、根腐病(黑根腐病)/芽枯病、疫病(褐根腐病、紅中柱凋萎病)、青枯病、病毒病(毒素病)等並列為造成草莓猝倒的六大絕症,其中除了病毒病是攻擊全身外,其餘五個都會攻擊草莓的中柱,一但中柱失去輸送養分與水分的功能就會造成草莓整個猝倒。
不過炭疽病其實只能算半個,因為許多時候炭疽病只發生在莖葉而不會攻擊中柱,此病真正最大的威脅是在走莖的新苗,除了破壞走莖造成新苗無法發育而夭折外,還會潛伏在新苗內直到定植後才造成猝倒。
【典型的草莓炭疽病特性與症狀】
1. 炭疽病的病原菌是真菌,屬於高溫高濕型疾病,在氣溫超過25℃時才是真正活躍的時候,低溫期病原菌會以孢子方式潛伏。
2. 炭疽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包括由走莖傳播至新苗、孢子藉由土壤、水滴噴濺傳播,有時也會經由空氣飛散傳播。
3. 炭疽的特色第一是黑圈、這是名稱中「炭」的由來;病般擴大後中間會成現凹陷,這是名稱中「疽」的由來。
4. 發病如果在葉面初期通常由小黑點開始,逐漸擴大為中間白或灰白的黑圈、外圍常常略呈紫紅,葉片薄時中間凹陷不明顯
5. 感染葉柄或走莖時會成長條形紅褐色或黑色斑,逐步擴大到圍繞整個走莖會造成發黑乾縮狀,此時走莖仍會有輸送水分功能所以葉片不會立即凋萎,隨著葉柄失去支撐力後葉片下垂,最後才慢慢枯萎。
6. 感染果實病斑會有明顯凹陷,中間成乾黑腐狀,外圍黑圈則有時不明顯。
7. 感染中柱時通常由一側開始侵入,初期中柱表面出現和果實類似的黑斑,隨著病斑往內逐漸侵入,起初會由外側葉片先出現凋萎,直到中柱大部分被侵蝕成現乾腐狀而完全失去輸送水分與養分功能時植株就會完全軟倒。
【預防與治療】
炭疽病尚無絕對有效的治療方法,尤其有機無毒種植通常還是採取「預防重於治療」方式:
1. 慎選苗的來源:母株如果有感染,則走莖苗帶菌的機率極高。夏季高溫期平地育苗容易帶菌,高冷地的感染機率低、專業苗有完善預防措施,苗帶菌的機率就很低。
2. 種植初期使用亞磷酸或亞磷酸鉀提升免疫力
3. 枯草桿菌對炭疽病原菌有很強的抑制效果,種植全期使用枯草桿菌/絲狀酵母菌噴葉,除了可以避免感染外,研究顯示在冬季低溫期、枯草桿菌還能分泌殺菌物質殺死炭疽病孢子。
4. 使用木黴菌/蕈狀芽孢桿菌澆灌土壤,可以抑制土壤害菌而減少帶菌的機會。
5. 植株一旦發生感染,土壤就必須徹底消毒才能使用。
【與其它幾種絕症的差異】
1. 凋萎病是由鐮孢菌所引起,主要攻擊的是維管束並沿著維管束上下擴散,會引起新葉萎縮變形、發黃,嚴重時整個植株都呈現病態的黃化,所以又被稱為「黃萎病」;因謂常常發生於單邊維管束,侵蝕葉柄時會造成兩個副葉發遇不均勻、俗稱「大小耳」;侵蝕中柱時也常常是造成植株半邊先軟倒、另一邊則看似正常,所以又稱為「半身凋萎病」(有像人的顏面神經麻痺也是半邊發病)
2. 根腐病/芽枯病 主要由絲核菌引起、病灶通常在表皮,往下感染根部時會造成根部由上往下不規則黑腐、也就是俗稱的「爛根」、又被稱為「黑根腐病」,根系腐爛後植株失去水分供應就會軟倒;病原菌入侵中柱時通常會整圈表皮發黑往內發展,與炭疽病的病斑從單側逐漸擴大方式不同。另外,根腐病由於根部腐爛猝倒後很容易整株拔起;炭疽病則根系仍維持健康造成拔起時會從中柱折斷。
絲核菌往上發展時往往會先造成草莓葉柄基部的孢片大量乾枯,最後導致新芽也出現乾枯狀,稱之為芽枯病,侵入生長點後草莓就形同被閹割而失去再生新葉與花芽的能力。
3. 疫病也是由稱為「疫黴」的真菌所引起,通常由根部開始發病而成紅褐色腐爛,所以又稱為「褐根腐病」。由下往上感染到中柱時會由中心往外呈現紅褐色腐爛,所以又被稱為「紅中柱根腐病」
4. 青枯病的病原菌是細菌,主要是侵蝕中柱的髓心造成無明顯變色的腐爛狀,阻斷水分運輸後造成植株突然缺水軟倒。通常首次在白天軟倒後、夜晚會再恢復,幾次後就一倒不起,最大的特徵就是切開的中柱放入水中可看到白色的「菌泥」像乳汁般留下。此病只能透過土壤與水分傳播,所以通常發生於地植、尤其是土畦不夠高會受到水漫淹之處,鮮少發生於盆植。
5. 病毒病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只能透過會飛的刺吸式昆蟲如粉蝨、芽蟲、葉蟬等傳播。感染後最大的特徵一是葉片出現不規則的葉綠素破壞而造成顏色斑駁,二是新葉生長畸形病嚴重萎縮。
【附圖說明】
- 炭疽病在葉片初發時是一個小黑點(紅色箭頭),隨著病斑擴大中心開始出現灰白(黃色箭頭)
- 典型炭疽病斑,圓形黑圈內部成現灰白、黑圈外則微微帶有紫紅色暈。
- 隨著病斑再擴大會成現不規則形狀。
4. 感染葉柄時呈現長形紅褐色或黑色斑。
5. 葉片病斑擴大到最後內部會呈現銀灰色,此時就是開始產生孢子而四處擴散。葉柄或走莖上的病斑擴大後會圍繞整圈開始造成乾縮。
6./7. 葉柄或走莖上的病斑,嚴重時會整個發黑乾縮而造成葉片或走莖苗枯萎。
8./9. 感染果實時會出現明顯的凹陷,黑圈有時不明顯,病斑發展到後期中間會呈現乾黑狀。
10. 中柱感染初期縱剖,可明顯看出病斑是由一側侵入。
11. /12. 中柱感染後期橫剖,病斑由一側侵入,逐步擴大要成中柱發黑乾腐,隨著病情發展會由老葉開始凋萎,新葉發育不良,直到水分養分輸送被徹底截斷後就整株死亡。
(感謝胡孋提供部分說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