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可能會發生於的疾病有哪些?

草莓可能會發生於的疾病有哪些? post thumbnail image

病毒類病害(Virus diseases):

致命性:極高
病毒(濾過性病毒的簡稱)通常有「專一性」、某類病毒只會感染特定範圍的物種,就像人的流感病毒與鳥類的禽流感病毒、豬的豬流感病毒等是不一樣的。全世界已知的植物病毒超過1000種,而、紀錄上能感染草莓的超過20種,常見的則有「草莓皺縮病毒」、「草莓斑駁病毒」、「草莓鑲脈病毒」與「草莓輕型黃邊病毒」四種。(參考小耕園臉書粉專貼文

病毒屬於不完全生命體,絕大多數在離開寄主細胞後就會很快失去活性,所以植物病毒並只會透過蟲媒傳染(類似蚊子叮人傳染登革熱病毒一樣),尤其是具有飛行能力、能在不同植株間到處叮咬的粉蝨、蚜蟲、小葉綠蟬等,動物感染病毒就只能靠免疫系統中的抗體來自癒,而植物沒有免疫系統一旦感染則無論是慣行農法或有機農法都視為無藥可救,只能儘快銷毀以免擴大災情,所以防治病毒的重點首先就是要防治蟲害以避免被傳染(就如防治登革熱的重點也是要先防治病媒蚊),此外平常使用《蕈狀芽孢桿菌》之類的「內生型」益菌澆灌、進入植物體內後可協助植物對抗病毒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細菌類病害(Virus diseases):】

細菌類病害通常透過接觸傳染,也就是來自土壤、水或刀鏟等工具等帶菌而發生,防治之道在慎選乾淨土壤、工具消毒(細菌不容易附著於不鏽鋼上、所以使用不鏽鋼工具可減少帶菌機會)等,平常使用《木黴菌》《蕈狀芽孢桿菌》等澆灌即可抑制細菌的孳生而減少感染機會。

  1. 青枯病:
    致命性:極高
    青枯病通常來自於土壤或水流的傳播,所以除了確保栽培介質不帶菌外、也要避免將草莓重於低窪處以免下雨或澆水時、低窪匯集各處水流而帶來病菌,在盆植時則建議將盆底架空以免直接接觸到地面漫流的水。
    青枯病會由根部入侵而往上發展到植物的莖部,造成髓心與整個形成層包含維管束整個腐爛,通常在尚未完全腐蝕、局部阻塞時植物會先在大太陽下因水分供應不足而出現缺水的軟倒,夜間水分消耗降低又恢復,如此反覆經過一至數日直到完全腐蝕後才整株一倒不起。
  2. 細菌性軟腐病:
    致命性:極高
    細菌性軟腐病通常會侵蝕草莓短莖造成腐爛,與其他會侵蝕短莖內部的真菌性病害差別在於:真菌性病害通常出現乾腐、無惡臭或帶有霉味;細菌性軟腐病則通常呈現濕爛且伴隨酸臭或惡臭(許多許多對種植與植物病蟲害無知者、不懂裝懂常會瞎扯成「水傷」)。
  3. 細菌性角斑病:
    致命性:低
    此病發生時會先在葉背出現水浸狀的斑塊、因為會受到葉脈限制而呈現不規則的多角形而得名。通常在環境潮濕加上「衛生條件差」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只要栽培介質來源乾淨、避免用髒汙水噴灑或澆灌、植株周邊保持整潔不要隨便堆置「垃圾雜物(含堆肥)」就可減少病原菌來源,平時使用《植物養護包》即可減少發病的機會;萬一發生感染則建議先摘除感染部位(清除病灶)之後再用《二氧化氯》全面消毒殺菌。

【非空氣傳染的真菌類病害】

絕大多數的真菌都能產生極細微孢子,少數不具備空氣傳染能力的真菌性病害則通常經由走莖、土壤或肥料等傳染:

  1. 根腐病(Root rot )/ 芽枯病(Loquat bud blight):
    致命性:中等
    通常由絲核菌所引發,往上發展時在高莖直立型的植物上會造成立枯病,在短莖叢生的草莓上則會引起芽枯病;往下發展則會造成根腐病(黑根腐病)而造成爛根,此病也是許多對種植與植物病蟲害無知者、不懂裝懂瞎扯成「水太多」的真正背後真兇之一。
  2. 萎凋病(半身凋萎病 /枯萎病):
    致命性:極高
    由鐮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fragariae)所引發,此病會直接攻擊植物幹細胞所在的「形成層」與「維管束」(相當於動物的血管系統),影響水分養分的輸送就會造成萎凋。萎凋病的特色是會先沿著維管束垂直發展、造成局部阻塞而產生特殊的半邊正常、半邊萎凋現象而又被稱為「半身萎凋病」。發生在草莓時則常會造成複葉中的左右兩邊之一發育遲緩而被稱為「大小耳」,並伴隨著新葉萎縮且葉緣黃化的現象。(須注意大小耳有時只是生理現象、就像人的手腳兩邊長短不一,唯有伴隨新葉萎縮與葉緣黃化才能確定是萎凋病)。
  3. 黄萎病:
    致命性:極高
    由大麗輪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所引發,會在葉面上造成葉脈之間的葉肉出現不規則枯褐(類似缺鉀症狀,差別在於缺鉀的色澤略帶紅褐、且通常只在葉面不會穿透葉肉,黃偉病則是枯褐且會逐漸枯透整個上下面),伴隨新芽的萎縮與黃化(這部分類似萎凋病、但不會有大小耳症狀)。

【能由空氣傳染的真菌類病害】

如前所述,此類真菌的孢子能隨空氣飄散而無孔不入,除非是在無菌室中很難避免,也是種植上最常見的病害,絕大多數的種植問題也都由此引起:

  1. 炭疽病 :
    致命性:低
    炭疽病既可藉由空氣傳染、也能經由走莖傳染給新苗而潛伏,直到種植生長一段時間後才發病,孢子也能潛伏在土壤中隨著下雨或澆水的噴濺而回到葉子上,所以慎選乾淨的草莓苗來源很重要,如果是買了不良賣家明知帶菌照常出的苗、或是外行無知撈客胡亂育的帶菌苗而可能在種植數週後才發病,甚至造成擴散而殃及其他健康苗。
    引發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其實有三種:似膠黏孢炭疽刺盤孢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急尖炭疽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而引發的症狀剛好也是三型(不確定是否有一對一的關係):
    第一種是出現在葉面上,初期先在葉面出現小黑點,逐漸擴大後中心轉為灰白、黑色外圈的外側常有紫紅色暈(這是草莓啟動免疫系統增加花青素所致)。這種情況最常見也最不必緊張,出現黑斑快速擴大時將染病葉片摘除就好;
    第二種是如照片所示出現在葉柄或走莖上的,初期為紅褐或黑色小斑,逐漸發展成黑色縱向橢圓黑斑且常帶有中間部位的凹陷,進一步發展則會圍繞整個葉柄或走莖形成一整截的黑色乾縮(此時花青素增加的免疫反應常會造成葉柄轉成紫紅色)。如果是在葉柄時不會阻斷水分供應、所以葉片仍表現正常,但如果出現在走莖則會阻斷養分供應,造成走莖苗無法生長乃至枯死;
    第三種才是真正具有高度致命性、也是讓炭疽病惡名昭彰的狀況。當病原菌感染草莓的短莖(在台灣稱為「冠部」、中國則稱為「中柱」),如果是慢性逐漸侵入髓心,葉片會出現由外往內逐漸枯死;如果是快速侵蝕造成整個髓心黑掉,整株草莓就會呈現急性缺水的青枯萎軟而死亡。
  2. 疫病/果腐病:
    致命性:低極高
    此並攻擊草莓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和鐮孢菌同樣侵入草莓短莖內部的形成層與維管束、阻斷水分養分而造成整株軟倒,發病後短莖的橫切面除了可看到皮下一圈薄博的形成層變為褐色枯死外、髓心部分往往也會呈現紅褐色而在中國被稱為「紅中柱根腐病」;
    疫病的另一種型態則是感染果實,造成果實表皮下如水浸狀的軟腐而又稱為「果腐病」或「果疫病」,這種型態只攻擊果實而致命性不高,但對種植者來說眼看已經結果卻落得腐爛的下場,希望落空的心痛程度往往不會低於草莓死亡。
    疫病屬於「攻擊內部」型態的疾病,防治上只能採取「預防重於治療」的策略,除了事先以《蕈狀芽孢桿菌》之類的內生型益菌澆灌,由內部防止病原菌的入侵外,也可使用《亞磷酸》《亞磷酸鉀》澆灌刺激植物產生抗病物質來減少感染機會。
  3. 灰黴病:
    致命性:低
    灰黴病和疫病的果腐病型態一樣只會攻擊果實,初期先侵入皮下造成果實軟腐的症狀與果腐病極類似,但後期會長出灰黑至黑色的莓狀物而讓整顆果實成為灰黑色(黑草莓的由來?)
    此病只會出現於冬季陰雨濕冷期間,但也適逢草莓開花結果的盛產期,加上果實成為灰黑色毛茸茸的恐怖外觀而成為種植者深惡痛絕的疾病之一。
    此病的孢子除了來自空氣外也會潛藏在土壤中,所以避免讓果實接觸土壤為防治上的一大重點,但有些人採用不織布或抑草蓆之類的土壤覆蓋,因為具有保濕效果且病原菌的孢子可透過覆蓋物的微小孔隙進出反而成為養菌的溫床。正確的做法除了種植上要注意靠邊與方向讓果實可懸掛在盆外的空氣中保持乾通風乾燥外,平時使用《植物養護包》也可減少發病的機會;萬一發生感染也可用《二氧化氯》先全面消毒殺菌後再重新做防護。
    〔註:灰黴病與果腐病發病初期在外觀上極為類似,區別之處在灰黴病發病初期在花萼接近果梗處常會出現花青素累積的紫紅色澤、且在後期會長出灰黑色的黴〕
  4. 白粉病:
    致命性:低或中等
    草莓白粉病的病原菌對生長條件其實很挑剔,既不能太濕也不能太乾(80~100%但不能結露,低於40%則會「渴死」、結露時會造成無法呼吸而「淹死」)、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15~25℃),所以主要都發生在冬末初春、雨後轉陰天的時節
    白粉病會出現在草莓的葉子或果實上,出現在葉子上時通常先發生在葉背,出現如灑到麵粉狀的分散細白粉,並造成葉背表面粗糙不平、葉子捲起如握拳狀,隨著時間成熟後則能讓整個葉背長滿白色毛狀的黴,數量不多時沒有致命性、全面感染則會造成植株虛弱而可能死亡;
    出現在果實上時,除了症狀與過程類似葉背外,果實一旦感染無論大小與成熟度都會開始略微轉紅,此後不再長大而造成「僵果」,所以也是痛心度遠高於致命性的疾病之一。
    白粉病在真菌性病害中算是較容易防治的一種,平常使用《苦楝乳》《枯草桿菌》噴灑全株就能有很好的防護效果、還兼能防蟲;
    一旦發生感染後則可用《二氧化氯》消毒殺菌(但要注意已感染的果實就回不來了)。此外發病時也可使用碳酸氫鉀或碳酸氫鈉(小蘇打)治療、其中碳酸氫鉀除了碳酸氫根(重碳酸根)外、鉀離子也有抑制真菌生長的效果而比碳酸氫鈉好,但要注意所有的治療都只是治標而無法防止復發、也不能恢復已經損傷的葉片與果實,根本之道建議還是平常就要做好防護
  5. 葉枯病(V型褐斑病)與中國型葉枯病:
    致命性:低或極高
    被稱為「葉枯病」的病害其實有兩種:一是早年就常出現在台灣的「葉枯病」,發病時通常由葉尖開始出現枯褐、擴大過程會受到葉脈的限制而成為「V」形的大面積褐色枯斑,所以在中國稱之為「V型褐班病」;
    另一種則是在2021年首次出現於台灣,在葉面出現分散式的褐色枯斑病快速擴大到整株全面乾枯,一開始大湖地區的草莓農怪罪市政府實施人造雨所導致,但在中國早有此「葉枯病」的記載,經查訪後證實當初有人透過金廈小三通走私進口草莓苗後整批發病倒弊,但病原菌也已經擴散開而造成這幾年大湖區草莓農損失慘重,不得已而農藥越下越重也可能成為消費者食安上的隱憂。
    〔註:此病出現於台灣後,首先大量感染集中出現在香水草莓(註:香水最早為外來種、同一品種在中國也有引進,推測在基因相似下所以率先受到病原菌攻擊),但在去年底起蘋果草莓也開始出現大量感染的症狀,未來此兩品種有可能步上當年號稱「草莓女王」豐香草莓因為不敵鐮孢菌侵襲而全面停種的後塵。〕
  6. 其他葉面疾病:
    其餘能感染草莓葉片、產生各式各樣枯斑的真菌包含葉斑病 (褐斑病)、輪斑病、黑斑病、褐斑病 … … 等等「族繁不及備載」,但因為只出現在葉面、而健康草莓會不斷長出新的葉片所以致命性不高,不會快速擴大而造成葉子損失速度超過新葉生長速度就無大礙,通常只要加強抗病力照護、在症狀較嚴重造成葉子殘存光合作用功能已不多再摘除即可。

【其他特殊病害或症狀類似病害的蟲害】

  1. 黑煤病:
    此病的根源來自葉螨、薊馬、介殼蟲、粉蝨等吸食汁液的小蟲會排放「蜜露」吸引螞蟻前來舔食並提供保護幫忙驅趕天敵,殘留的蜜露在葉子上成為「黑煤菌」的養分而在葉面形成煤污撞的痕跡。此病本身除了會遮擋葉面影響光合作用外、並無其他的危害,所以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病,但卻是草莓有上述蟲害的重要指標,一旦發現就應該儘快處理蟲害。
  2. 葉芽線蟲/根腐線蟲/根瘤線蟲:
    全世界線蟲的種類多達數萬種,體型大小相差很多,會危害植物的大多體型微小而肉眼難以察覺,其中葉芽線蟲會寄生在芽點部位造成新芽縮小、發育不良而變形;根腐線蟲會啃食根部造成生長不良;根瘤線蟲則乾脆刺激根部腫大形成瘤狀供其安居在裡面「頤養天年」,這些都會嚴重影響草莓的生長發育。
    線蟲終其一生都是蟲的型態,既不能跑也不能飛,所以唯一的傳播途徑就是透過帶蟲的苗或土壤,在花盆種植時只要保持栽培介質與苗的來源乾淨就不會發生。除了《放線菌》具有分解甲殼素的特殊能力而能破壞土壤中的蟲蟲體表與卵殼、平常使用可即可避免這類危害;如果蟲害已發生嚴重則可用萬壽菊〔註:非「芳香萬壽菊」、兩者是不同的植物」、天人菊或孔雀局三者之一全草打汁澆灌殺蟲,或灑播這些植物的種子做為綠化或綠肥植物,只要有它們生長的地方各種危害植物的線蟲自然絕跡。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