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的枯和缺水的枯有何不同

病害的枯和缺水的枯有何不同 post thumbnail image

病害的枯和缺水的枯有何不同

每次一有人問植物問題就會有一堆水多水少的瞎扯淡,看到都快失去耐性想抓人頭來撞牆了。
社友發問的這張照片可說是包含了兩種枯的典範:

1. 紅圈處植物下方的變褐乾枯就是典型病害造成的枯法,細胞被病原菌侵蝕奪取養分,會出現失去葉綠素的乾枯。
(葉綠素主要的結構也是碳水化合物,會被真菌當成能量來源而分解掉)
這種狀況再一些局部病變如褐斑病等會更加明顯,葉面被局部侵蝕而出現失去葉綠素後的褐色乾枯病斑,其餘尚未被侵蝕的健康部分則仍保持綠色。

2. 上方真正缺水凋萎的部分則是細胞直接脫水乾枯、葉綠素都還在而呈現綠色乾枯。

(這就是典型被水多水少胡說八道害死的案例,這種天氣我們看到植物缺水就得澆,有時一天還要澆三次水,苦主因為誤信奸人一天只澆一次水,讓植物活活缺水冤死,建議這株植物的冤魂應該去找那些胡說八道的人索命)


【延伸話題一:慢性缺水造成的枯黃】
當植物常常出現缺水萎軟,但又因適時補水、或天陰天黑等水分散發減少而都沒達到致命程度時,植物會開始減少葉片自救,而自救的方式一定是犧牲老葉救新葉。在老葉「被自殺」前,植物會先將老葉中可分解回收的養分先行回收以免浪費,這時候老葉就會和落葉樹在秋天落葉時一樣先發黃,然後在葉炳基部出現離層將本體與葉片隔開後乾淨俐落的脫落,久了就會出現下方光禿禿、只剩上面有葉的情況。

【延伸話題二:缺水不一定是沒有水】
基本常識:不是土壤有水植物就一定吸收的到,就像人也不是有吃的多就一定吸收的多!q

植物的葉片要得到水分供應得要有三個條件:

  1. 土壤要有水分供植物吸收;
  2. 要有根可吸收水分、或是根部要有吸收水分的能力;
  3. 水份要經過莖部的輸送才能到達葉片。

所以植物出現缺水也會有三種狀況:

  1. 土壤缺水讓根部無水可吸收;
  2. 根部感染或受損,就算土壤有水也無法吸收;
    (這就像有些人腸胃有問題,就算吃很多也無法吸收)
  3. 莖部因感染或其他原因而受損,根部有吸收水分也無法往上輸送到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