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草莓季專題(三) - 病蟲害與有機基本照護

迎接草莓季專題(三) - 病蟲害與有機基本照護

常說草莓好吃,不只人愛吃、小鳥也愛吃,蟲蟲愛吃,霉菌真菌細菌更愛吃。許多人認為草莓難種,其實草莓在原生地就是滿地亂長的野草,生長快速生命力強健、繁殖能力更是驚人,會夭折都是被蟲與菌活活啃食至死的。

防治病蟲害的基礎:營養充足奠定健康的體質

植物就像人一樣有自己的免疫系統,只要身體健康就不容易生病;一個人如果營養不良、免疫系統隨之衰弱就會容易生病。所以要防治病蟲害,就得先有營養充足,在植物上就是陽光、水分與肥料(空氣也很重要,但應該不會有人會把植物種到悶死吧)。

草莓的生長速度快,從走莖生出的幼苗到植株成熟可以開始開花結果,種植技術夠好只要約兩個月。另外,草莓的新陳代謝消耗也大,不只新葉不斷長出、正常約兩個多月就會老化發黃枯掉,同時連根也是不斷長出白色新根,一段時期後就會由變黃而變褐乾枯。長得快吃的多,所以草莓對陽光、水與肥料的需求量也很大,所以常說草莓三多:水多、陽光多、肥料多。

  1. 陽光:
    草莓需要大量光合作用提供其快速生長所需,雖然半日照或非直曬也能生長不一定會死亡,但生長速度會隨之變慢,植株也不會很茂盛。需要日照但怕熱、也不奈夏季中午的強烈紫外線,所以夏天要適度遮陽避熱,但到了冬季則是越曬越茂盛,開花結果也越旺。
  2. 水分:
    草莓需要潮濕但排水良好能透氣的土壤,土壤乾燥容易導致白色的新根枯萎,而白色新根症是吸收水分肥料效率最高的部分。一般建議生長期間土壤含水量須保持70%以上,開花結果期更需要80%以上(不然你以為一口咬下的爆漿是怎麼來的?)。不過草莓雖然喜好潮濕卻不是水生植物,根部仍要呼吸,所以土壤必須排水透氣良好也很重要,尤其忌諱盆底積水。草莓容易受到青枯病感染而瘁倒暴斃(死亡率超高,曾經一倒就是數十上百株),而青枯病的病菌特色就是會隨水流傳送而感染,所以盆栽草莓務必要將盆底架空透氣,地植則需要做高畦避開水流。

施肥管理:

  1. 請勿暴飲暴食、要少量多餐:
    草莓重肥卻又容易肥傷,所以施肥以較溫和的有機肥為最佳,切忌一次下肥太重,尤其是化學肥料很容易造成肥傷,肥傷時會立即在新葉的邊緣出現焦枯,此時就必須大量灌水稀釋以免根部枯死就沒救了。最好是每週添加適量的有機肥並離開植株基部五公分以上,沒有把握時可先少量添加,視生長狀況慢慢增加,只要新長出的葉子葉柄粗壯葉面寬大、或開花結果旺盛就可不再增加保持穩定的施肥量。
  2. 生長期施肥:
    初期生長以氮肥為主,適合選用氮肥含量在4~6%,磷肥鉀肥含量在2~3%的有機肥,先讓植株壯大再開花結果(就好像女性先把身體養好再來生孩子依樣)。原本草莓是短日照開花植物,正常在低溫期每天日照少於十小時的秋冬至春季才會開花,但近年來台灣培育的如香水、蜜香等品種都具有四季開花的特性,在未生長茁壯前如有開花最好與予摘除,以免消耗養分影響生長。
  3. 開花結果期施肥:
    草莓會不斷長出新葉淘汰老葉,正常狀況下生長期間新葉生出的速度會高於老葉枯黃的速度,所以葉片會越累積越多,等到約有七八片健康茁壯的葉片時就可以開始開花結果了。此時應改用高磷鉀肥料,其中磷可促進開花結果、鉀可促進果實長大甜度增加,以氮肥含量在3%以下,磷鉀含量分別在4%以上為佳,同樣要每週平均施肥。
  4. 次量元素與微量元素的補充:
    一般說到肥料就是氮磷鉀,其實植物所需要的元素已知就有十六種,其中碳、氫、氧、氮、磷、鉀六種需要量最大、稱為大量元素;鈣、鎂、硫三種需求量居次,稱為次量元素;鐵、鋅、鉬、硼、矽、錳、銅等需求量較少稱為微量元素,除了碳、氫、氧三種由水分與空氣中獲得外,其餘也都需要吸收補充。
    有些植物對次量元素與微量元素並不敏感,但草莓重肥,不只需要大量氮磷鉀,對於其他元素的缺乏也很容易產生相應的施肥症,可以說是缺什麼馬上就給你甚麼臉色看,非常現實。
    次量元素中,硫普遍存在有機肥中不容易缺乏,鈣鎂則可施加苦土石灰(含有約80%的碳酸鈣與20%的碳酸鎂,是適用於有機農業的礦物)。此外雞蛋殼、蚵殼粉也都含有大量的碳酸鈣與少量微量元素。
    在微量元素部分,一般有機肥中都會含有少量的微量元素,但份量很難掌握。有機種植可以使用如火山石、麥飯石等微量元素含量豐富的礦石舖在土面或混入土壤,也可使用同樣富含微量元素的海藻粉做為輔助肥料。需特別注意的是,這些微量元素大多只溶於酸性不溶於鹼性,所以在鹼性土壤中會固結而無法被植物吸收,這也是草莓在PH值5~6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狀況最良好的原因之一。
  5. 液肥:
    除了使用固體(粒狀或粉狀,粒狀通常分解吸收較慢而緩效溫和,粉狀則分解吸收較快)的肥料之外,也可使用如發酵液(常被誤稱為『酵素』)等液態肥料。液態肥料除了可澆灌於土壤外,也可直接噴灑於葉面與莖部(噴液濃度通常為澆灌的一半),而噴灑於葉面直接吸收的速度往往來的比從根部吸收快,建議可以使用固態肥料為主要的長期穩定肥料、葉面噴灑液肥作為輔助肥料(就是固態當主食、液肥當點心)。

蟲害防治:

比起病害來說,草莓的蟲害算是比較少也比較容易處理,常見的有斜紋夜盜蛾、蝸牛與蛞蝓類、蚜蟲與介殼蟲類、螨與薊馬類。

  1. 斜紋夜盜蛾:
    顧名思義,斜紋夜盜蛾就是晚上會跑出來啃食植物莖葉(尤其是在晚上七八點天剛黑左右),白天則躲在土壤隙縫或陰暗之處,俗稱『土蟲』。除了在晚上七八點天剛黑後拿著手電筒搜尋用手或夾子抓之外,每隔一段時間噴灑蘇力菌就可以讓吃到的幼蟲死亡而有效防治。此外,號稱可防治超過200種以上蟲類的苦楝油也可殺死取食的幼蟲,榨取苦楝油後的苦楝粕撒在土中不儘可做為高氮肥,也可讓多數蟲類避而遠之。
  2. 蝸牛與蛞蝓類:
    蝸牛與蛞蝓不僅會刮食莖葉表面,更愛啃食即將成熟草莓果實,沒有比看著等了數月、飽滿肥大的紅通通可愛果實被啃一個洞更令人心痛的事了。
    蝸牛與蛞蝓爬的慢,看到時用手或夾子抓取踩死就可以了,但有時防不勝防或太忙沒時間時時巡視,此時可以使用含有皂素的苦茶粕、或含有尼古丁的菸葉粉、或鹼性的草木灰撒在植株周圍就可以殺死爬過的蝸牛或蛞蝓,但除了在雨天沖刷下會失去效果之外,苦茶粕與菸葉粉用多了不但也會殺死土中的蚯蚓,對水生生物也有毒性。(註:菸葉粉中的尼古丁對茄科植物如番茄、辣椒、茄子等有很強毒性,千萬不可使用於茄科作物)
  3. 蚜蟲與介殼蟲類、螨與薊馬類:
    這幾種都是在莖葉上吸食草莓汁液的『吸血鬼』,其中蚜蟲與介殼蟲雖小但肉眼仍然可見,蚜蟲喜歡聚集在嫩莖葉上造成新葉扭曲生長不良,介殼蟲則看起來像一撮撮聚集的白色粉毛。螨與薊馬以肉眼不易看見須用高倍放大鏡,常造成被叮咬吸食的葉片捲曲、並引發葉片被黑煤病感染、覆蓋黑色菌絲呈墨綠色而降低光合作用能力,嚴重時從葉緣開始焦枯、甚至整株乾枯。
    防治這類跑不快的昆蟲方式很簡單:洗碗精加水稀釋50~100倍(各品牌濃度不同,已稍微會起泡為準)將葉片上下徹底噴溼即可。這原理是利用洗碗精破壞昆蟲皮膚的防水性,覆蓋它們體表的呼吸氣孔而悶死,屬於物理性接觸殺蟲而無預防效果,如要預防則可再加入1/300 ~ 1/800的苦楝油,每周一次即可避免這類害蟲接近。

病害防治:

有機種植在不用殺菌劑之下,對病害防治的方法最好就是『以菌制菌』,搶先一步在病害發生前讓益菌佔據土壤、或在植物表面、或進入植物體內共生,這樣害菌就沒有機會生長而達到防治病害的功能。另外,幾乎所有益菌都會分解有機物、產生有利植物生長的胺基酸與其他養分,讓植物生長更茂盛。

  1. 蕈狀芽孢桿菌:
    蕈狀芽孢桿菌能協助植物抵抗萎凋病、立枯病、猝倒病及白粉病等,最大的特色是會進入植物體內共生, 兼具促進植物生長,提高作物對逆境之耐受性的功能, 所以適合在一開始就混入土壤。另外,此菌特別喜歡在稻穀上生長,實測接種在潮濕的稻穀上會因快速繁殖生長而升溫,因此先與稻穀混和(接種)後再混入土壤中就能以最少的用量達到最大的效果。
  2. 枯草桿菌:
    枯草桿菌其實普遍存在於土壤及植物體表,在人體亦可發現在腸道內共生 。一般的植物性堆肥中通常也能發現。除了幫助分解植物纖維產生養分外,也能抑制土壤中導致植物病害的真菌生長。枯草桿菌與上述的蕈狀芽孢桿菌是相近的物種(蕈狀芽孢桿菌又稱為枯草桿菌三號),所以兩者可並存不衝突而一起在種植前混入土壤中。
  3. 木黴菌:
    木黴菌是一種相當強悍霸道的菌種,不只可以抑制多數害菌的生長,甚至還會產生天然抗生素殺死其他菌類,可以防治包含鎌胞菌、根腐病、凋萎病、莖腐病、猝倒病、炭疽病 … … 等等多種病害,但也由於木黴菌的強悍,與其他益菌共同使用時最好確認其他菌種能不能在木黴菌的淫威下存活(前述的枯草桿菌蕈狀芽孢桿菌都可以)。
    木黴菌最大的特徵是成熟的菌絲會產生深綠色的孢子,所以使用後如土壤表面如有潮濕的肥料或有機物,木黴菌會迅速占領產先產生白色菌絲(發霉狀)、一段時間成熟後產生孢子轉為深綠色,這是木黴菌活力旺盛的好現象不必太驚訝。
  4. 絲狀酵母桿菌:
    絲狀酵母可噴灑在植物表面生長,會佔據空間而讓其他害菌無可趁之機。在草莓果實容易受到黑腐病(黑色黴菌)、灰黴病(灰色黴菌)、白粉病(白色黴菌)等感染而腐爛,噴灑絲狀酵母可有效防治上述病害而避免爛果。
    (絲狀酵母不會影響果實風味、對人體也無害。事實上絕大多數植物表面都會有這些酵母菌類生長,製作麵包的天然酵母只使用了水果與糖,所培養的天然酵母就是這些共生在水果上的酵母菌類,傳統製作水果酒只用水果與糖就能自然發酵也是利用這些酵母菌)
  5. 放線菌:
    放線菌防治的並不是菌類而是某些線蟲,這些線蟲體型極小肉眼難見,會造成草莓花葉縮小甚至生長不良而死亡,而放線菌可產生基丁質(甲殼素)分解酵素,造成線蟲表皮被溶解而死亡。

其他有機種植可用之藥物:

並非所有的化學藥物都有毒害,有些不但無毒甚至可添加於食品,這些對人體無害藥物是容許使用在有機農業中的:

  1. 亞磷酸:
    亞磷酸是一種高活性的強酸,使用上通常會與氫氧化鉀中和成亞磷酸鉀。這種化合物並不能直接殺菌,卻能刺激植物免疫系統產生抗病能力,有如人類接種疫苗抗病一樣。需注意的是亞磷酸吸水性很強,會和食鹽一樣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受潮,受潮或溶於水後會很快的氧化成磷酸而失去抗病的功能,但卻能成為植物的磷肥來源之一。
  2. 碳酸氫鉀:
    碳酸氫鉀屬於鹼性、溶於水後產生的鉀離子可以抑制菌類生長甚至殺死,適合用於發病後的急救治療。而這名字很化學,但它卻有個近親: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常用於清潔功能與製作麵包鬆餅的膨鬆劑中。
    (常作為鉀肥使用的草木灰中也含有鉀離子且同樣為鹼性,所以除了作為鉀肥使用外也可代替碳酸氫鉀作為有機種植的殺菌劑。)
  3. 苦楝油:
    苦楝油並不是藥物,而是從苦楝樹的種子中提煉出來的油,除可防治超過兩百種以上害蟲,也可抑制真菌的生長,而榨過油之後的油粕除了可當作高氮肥使用外,也具有一定的驅蟲功能。
  4. 甲殼素(基丁質):
    甲殼素一般是從蝦蟹殼中提煉出來,也是昆蟲外骨骼的主要成分。除了可分解為植物的養分外還具有兩種功能:一是刺激植物,讓植物誤以為有昆蟲侵害而啟動抗蟲害機制;二是配合前述的放線菌使用,刺激放線菌產生基丁質分解酵素而加強防治線蟲效果。

使用微生物(益菌)防治的禁忌:

  1. 最好在黃昏太陽下山後使用,如果在早上則應該先在太陽照不到的遮陰處放置一天,避免益菌還沒生長就被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所殺死。
  2. 避免使用殺菌劑,一旦殺死益菌後害菌就會有生長茁壯的空間。
  3. 含氯的自來水也會有殺菌劑效果應避免使用,如需使用自來水澆花最好是放置一天等氯氣消散後再使用。
  4. 不同種類的菌類混合使用應先確定是否能和平相處,否則八字不和自己人先廝殺了起來效果就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