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說明:

案例說明:

許多不同的原因往往會有類似的症狀,但隨著進程發展及綜合其他症狀的研判才能看出問題真正的根源

本案例中,芋屬植物持續出現黃化凋委,怎麼澆水都沒用

1. 從左上方圖看,發生初期有點像類似露菌等葉面型真菌感染的黃化,但發展到右上方的大面積均勻黃化就不會是真菌感染了。

2. 右上圖的大面積黃化是營養不良的症狀,通常來自三種情形,一是植物主動汰舊換新時回收老葉養分造成的退化、就像秋天落葉前的黃化一樣;二是當植物缺氮時會回收老葉的養分供應新葉生長,這兩種植物主動回收養分造成的黃化外觀完全無法區別。

3. 植物缺乏養分也有許多重的原因,一是沒有施肥;二則是根部有問題無法吸收(肥太多造成燒根、太悶濕造成根部窒息、感染造成根部腐爛等都會);三則是莖部被阻塞、根部的吸收的養分水分無法往上輸送。

4. 探討到這裡答案就已經昭然若揭了:從右上毒的大面積黃化、背景的新葉仍正常,這說明了黃化是缺肥時植物的自救;但每一張照片都還伴隨著缺水的狀況,同時缺水缺肥說明了不是吸收障礙就是莖部阻塞,而提問者有說根系看來正常,剩下最後的可能就是莖部阻塞了

5. 植物的莖內有維管束負責往上輸送水分與肥分到葉片、往下輸送養分供應根系成長。有許多病害會進入植物內部攻擊維管束,這類疾病有細菌性的青枯病;真菌性的鐮孢菌、輪枝菌、疫黴等等,往往植物外觀看似正常但內部「歸組害了了」,下方留言中的草莓萎凋病剖開就看的很清楚了。

要如何治療或預防:

這類疾病的麻煩之處在於外觀看不出來,一淡出現症狀時內部已經損壞嚴重,就算殺了菌損壞的部分也無法復原,所以治療就不要想了、只能靠「預防重於治療」
有機種植的觀念和中醫藥一樣是「預防重於治療」(很重要所以再跳針一次),除了照護植物健壯免疫力良好外,近年興起的就是師法大自然,植物在大自然中繁衍億萬年都不會因病蟲害而滅絕,這當中絕大的一部分其實是靠著共生的微生物再和植物共同作戰、對抗各種病蟲害:

1. 營養均衡:
過多的氮肥會讓植物「白白胖胖」而成為病蟲害覬覦的目標;缺乏微量元素會讓植物免疫力下降;多失鈣肥能強化植物細胞壁、形同擁有更強的盔甲來對抗病蟲害的侵襲。

2. 植物的抗病密技公開:亞磷酸
這是研究人員在研究病蟲害時意外發現的:亞磷酸能活化植物免疫系統,減少植物病害的發生。但亞磷酸是強酸、使用前必須以強鹼氫氧化鉀中和,過程對一般人來說具有潛在危險性,所以通常會用亞磷酸鉀(亞磷酸二氫鉀)來做為替代。

3. 超級小幫手:有益微生物
也就是市面上通稱的EM菌,這些菌的種類極多(共分七大類微生物中的10屬80種微生物,詳情請搜尋社團「看不見的超級小農夫」一文),我們從中比較各種文獻及做過許多測試後挑選了最強悍的三系列,稱之為「植物保生三劍客」:
木黴菌:土壤中戰鬥值超高最的最強悍菌種之一,也是近年來農用微生物界的大紅人。此菌除了對細菌有強大的攻擊力外,對其他同為真菌但有害的同類也不放過,還喜歡附著在植物根部傷口處生長,形同包紮傷口減少感染發生。
蕈狀芽孢桿菌/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木黴菌雖強悍但只能在潮濕的土壤裡生存,蕈狀芽孢桿菌和液化澱粉芽孢桿菌兩兄弟則多了一個進入植物體內共生的功能,等於在植物體內佈下像人體白血球一樣的功能,即使病原菌突破防線進入植物體內也會受到壓制。
枯草桿菌/絲狀酵母:枯草桿菌和蕈狀芽孢桿菌、液化澱粉芽孢桿菌其實是三兄弟,只是枯草桿菌多了能在植物莖葉表面生存,成為外圍衛兵的功能,絲狀酵母則原本就普遍存在植物體表,雖沒有強大攻擊力、但卻能密布植物表面讓害菌沒有落腳之處,和枯草桿菌兩個一攻一守搭配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