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久澆一次水?

植物多久澆一次水?

這大概是花市客人買花時問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讓老闆們最傻眼的一句話。如果老闆能明確的告訴你:『每天澆一次』、『早晚澆一次』、『兩天澆一次』… … 那他不是被問煩了在呼攏你,就是他自己也不太懂種植(別懷疑,有些老闆只賣花不種花的)。 所以到底應該多久澆一次花?標準答案應該是:『挖哪哉!』這不只決定於植物的種類,環境(日照、通風、氣溫)、土壤條件、生長狀況等都會造成不同,也就是即使同樣的一盆植物放在不同環境下都可能會有不同的澆水方式,沒看到你家擺放植物位置的環境,誰能知道怎麼澆啊?

『土乾再澆、每澆必濕』
真要標準答案的話,『土乾再澆、每澆必濕』這八個字就是標準答案。怎麼說呢,先說說澆水過度會有什麼問題(澆太少就是乾枯,這不必說了吧?)。

1. 病蟲害:
根也要呼吸:
植物根部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與養分,但除了少數植物可以從枝葉逆向輸送空氣給根部外,大多數植物的根部也需要呼吸,土壤長期潮濕下,枝葉的水分充足了,根部卻被悶死,喪失吸收水分功能後反而造成枝葉缺水,如果發現土壤潮濕但枝葉卻呈現缺水狀時,就要注意是否因為水太多悶死根部所造成的。
引發病害的病原菌有的是大小通吃、能感染多數植物;有的則是有專一性,不同種類植物有不同的菌種,這就像同樣的流感,感染豬、雞和人的流感病毒是不同的種類一樣。
註:對植物來說,同一『科』的植物基因相近容易受到同一種病原菌感染。

2. 真菌危害:
真菌,用一般的說法是黴菌。有許多真菌會寄生在植物而造成病害如立枯病等,往往是植物夭折的原兇。這就像人的鞋子每天潮濕會長香港腳,那也是真菌;土壤長期保持潮濕植物也會『香港腳』,典型的症狀就是由土面開始往上枯、莖枯到哪裡葉隨之枯到哪裡,最後一路枯到頂部就整株站著掛掉的『立枯病』。
另一種由真菌引發的『根腐病』則更難察覺,俗稱『爛根』,根部受感染後在土裡腐爛,由外表很難察覺,但因為失去吸收水分養分功能而出現缺水,許多人會以為是缺水而澆更多水而使病情更嚴重。所以如果土壤成濕植物卻出現缺水症狀,就得注意是否因為太潮濕引起的真菌病害。
【註】明明是立枯病,有些賣花的老闆卻會告訴客人這是正常的木質化現象。正常木質化是植物自保的一種手段,老莖木質化成褐色後就不容易被真菌侵害。最簡單區分木質化與立枯病的方法是:木質化只有主莖會變乾燥的灰褐色,嫩莖、葉與芽都保持正常青翠,立枯病則不僅莖呈現比較深褐色、伴隨水浸狀的糊爛現象,最明顯的就是嫩莖、葉與芽都隨著感染而乾枯。


所以植物澆水的八字箴言就是:『土乾再澆、每澆必濕』。『土乾再澆』是因為真菌更不耐乾旱,等土壤乾燥真菌先枯死後再澆水就能減少危害機會;『每澆必濕』就是每次澆水都要徹底澆濕到盆底出水,讓根部一次吸足水分供應枝葉,接下來能撐更久的乾燥讓真菌沒有機會生長旺盛。


影響澆水頻率的因素:

如果還是要問:『到底多久得澆一次水』,那答案還是:『挖哪哉!』。影響植物需水量的因素很多,除了植物種類的差異,氣候環境、植物生長狀態都有影響。

1. 植物種類的差異:
有些植物如仙人掌、景天科(多肉)等,在乾燥的環境下演化出特殊的光合作用方法:在涼爽的夜晚打開氣孔呼吸、儲存二氧化碳,白天則關閉氣孔避免水分蒸發,利用夜晚吸收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也就是白天都在『閉氣』的狀態。這些植物利用水分的效率高、加上儲存水分的能力而可以長達數周甚至數個月斷水,澆水的頻率往往可以等到肥肥的肉質開始萎縮後再補充。
有些植物長的嫩嫩綠綠的,蒸發水分的速度很快又沒有儲存水分的功能,這就必須要經常澆水。尤其像蕹菜、澳洲茶樹之類在水邊生長的植物,根部可以長期泡水也不會悶死,就特別喜歡沒事就愛多澆水的人種植。

2.日照:
強烈日照下,植物光合作用旺盛,而光合作用就是把水和二氧化碳結合變成糖分,所以光合作用旺盛下就會大量消耗水分。另外,日曬的高溫會加速水分的蒸發,有如人在感覺到熱時會流汗降溫一樣。在夏季高溫期如果日曬過於強烈,一些植物省水技術不加的植物會因為消耗水分過大而常常來不及澆時,就得考慮是否先移到稍微遮陰處,等氣候稍微涼爽再移到全日照下。

3.通風:
在乾燥通風處的植物,除了風吹讓土壤乾的快之外,植物也會因為風吹而加速水分散發,就像人在通風處流汗會乾的快一樣。甚至有些風稍大的地區,風吹造成的植物缺水可能比日照更嚴重,此時就得更頻繁的澆水

4.介質(土壤):
排水快的介質往往保水性太差,乾的快澆的就必須較頻繁;保水性好的介質往往排水性差,這就必須澆水時介質是否已經充分乾燥。
常見的問題是:培養土中用了大量泥炭苔,泥炭苔有許多優點,但使用久了會軟腐黏膩而降低透氣性與排水性,如果還是密集澆水就很容易造成過度潮濕的爛根現象。


照顧植物的心法:澆水要『暴飲暴食』、施肥要『少量多餐』

也就是說,澆水不澆則已,一次澆就要完全濕透到水從盆底流出。植物的需水量不同,靠的是多久澆一次來變化,而不是一次澆多少。土壤太乾燥,即使植物軟趴通常都還有救,一旦過度潮濕引發根腐、立枯等病害往往就回天乏術,一開始不熟悉植物、沒把握時寧可等植物出現太乾症狀再澆,幾次後自然熟悉澆水間隔的控制。
【註】澳洲茶樹例外,這種植物原生地在水邊,即使根部泡水都能生長良好,但只要一乾枯往往就難以回復。

施肥的概念就完全相反,肥料不足、植物生長不好還能補,一次施肥太多肥傷就往往凶多吉少。

所以每周施肥100g會比每個月一次施肥400g來的好,一開始不熟悉寧可少一點,看生長狀況再慢慢增加調節才是最好的做法所以,下次買花不要再問老闆『多久澆一次水』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