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草莓季專題(四) - 草莓的產前與產後
如何得知你的草莓要開花了
1. 前導葉:正常草莓葉片為中間一片主葉與兩邊耳朵構成的三葉,當草莓花芽開始分化時,會先生出一片『沒耳朵』的前導葉,帶出花梗後再從前導葉基部長出花苞。
2. 看有沒有大肚子囉。草莓要花芽分化時,腰部(沒錯,草莓也有腰、只是短了一點,就在葉炳基部與根頭之間)上方會開始膨大。
圖一:正常草莓的葉子為三葉,中間一片主葉、兩邊兩個耳朵
圖二:紅色圈起來的葉子是沒有耳朵的『單葉』,草莓開花時會先長出這樣一片前導葉,再從前導葉基部分化出許多花苞來。
圖三:沒錯,草莓也有腰(莖部)、只是短了一點,照片中紅色圈起來的、在葉炳基部與根頭之間的一小段就是它的莖部(腰)
圖四:長大過程的身材變化,右邊是小女孩身材、有細細的腰;左邊則是開始發育的少女身材,已經開始粗壯了。
圖五:隨著葉片數量增加腰也跟著粗壯,雖然已經開始成熟,但尚未懷孕還是腰身曼妙的『辣妹』
圖六:圖中的草莓雖然還不是很健壯,但已經要開花了,葉柄基部明顯出現膨大的現象(算是未成年大肚子吧),照片圈起來有兩片『前導葉』,代表懷的是罕見的『雙胞胎』(同時長出兩串花)
圖七:有時前導葉會很小不易被發現,如照片中紅色圈起來的部分。但是這不重要吧,花開的又多又漂亮、果實大又甜美才是重點。照片中的草莓植株已經完全成熟茁壯,所以花一開就連續冒出開的又多又猛,只是有沒有注意到花梗顯然很短,未來長出草莓應該無法順利伸出盆外而夾在葉子間。可能的原因有:缺硼、花芽分化期缺水、陽光太強。
圖八:照片中花梗已完全伸出,草莓植株的身材又開始恢復,隨著花梗外圍的葉片老化脫落後,草莓的腰身又會再明顯出現(但如果是喜事連連就沒機會了)
生長期的有機照護
1. 三要素基本照護:氮是構成蛋白質不可或缺的成分,而蛋白質又是構成細胞的基本要素。草莓的生長快速,所以生長需要充足的高氮肥,但草莓的根又很脆弱敏感,一次過多的肥料很容易造成肥傷,追肥要以『少量多餐』為原則,一個月一次的份量不如每週給1/4份量。
在快速生長下,追肥很可能跟不上草莓的生長速度而造成『脫肥』。所以除了在培養介質中混入1/4~1/5的基肥外,種植前在重植穴的下方放置一層較長效的高氮有機粒肥為底肥,墊上一層栽培介質隔離再放上草莓苗,對後續的營養供應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注意的是:草莓是偏好酸性的植物,在PH5~6.8範圍的酸性土壤中生長狀況較好,維持酸性的土壤有助於鈣、鎂與微量元素的吸收。一般動物性的有機肥如雞糞肥多屬鹼性(動物糞肥聞起來有尿臭味就是氨的味道,而氨是鹼性的),所以用完全發酵的植物性粕肥如豆粕、芝麻粕、花生粕、苦楝粕等是較好的選擇。其中苦楝粕為榨取苦楝油後的殘渣,含有具驅蟲效果的『印楝素』成分,對於防治主要害蟲之一的線蟲,與減少葉盜蛾的危害有不錯的效果。
2. 陽光:植物的主要能量來源不是肥料,而是陽光,旺盛的光合作用是成長好壞的絕對因素。草莓喜好陽光,但卻不耐強烈紫外線。強烈的陽光會破壞植物的生長激素,所以當草莓出現葉色濃綠、葉柄與花梗粗短的現象時就是陽光太過強烈的徵兆。在南部即使是冬天,中午豔陽下仍需要有適度的遮光如黑網或樹蔭,而北部往往陰雨連綿,不僅不需擔心陽光太多,連日陰雨時還得考慮人工補光以免草莓活活餓死。
3. 水分:草莓的根部不耐乾燥,土壤一但過乾時就會萎縮乾枯而造成生長發育遲緩,花期缺水甚至會造成花梗短小、果實發育不良。一般植物的原則是『土乾再澆、每澆必透』,但草莓的土壤須保持至少摸起來有濕氣感的程度,北部冬季天晴時必須每天澆水,夏季或南部艷陽高照時則須早晚都澆。但草莓喜水卻不耐淹水,如果是連日大雨則須注意遮雨以免土壤水分長時間過度飽和造成根部無法呼吸而淹死。
4. 鈣鎂的補充:鈣是構成細胞壁的重要成分、鎂則是葉綠素的重要成分。草莓生長過程老葉會不斷代謝,營養的消耗量很大,鈣與鎂是僅次於氮磷鉀的重要營養素。『苦土石灰』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鈣與碳酸鎂,每月適量施用是補充鈣鎂的最佳來源。由於碳酸鈣與碳酸鎂都是鹼性的,為了避免土壤酸度不足,專業種植會薄灑一些硫磺粉以維持土壤酸度,業餘的簡便作法則是每周以木醋液或食用醋稀釋100倍灌注(木醋液為植物乾餾提煉出,除了酸性外還含有許多營養成分與病蟲害防治效果)。
5. 硼肥:草莓的營養消耗大,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量也比一般植物來的高,硼肥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種。草莓缺硼時除了細胞發育伸長受阻而造成葉柄短小,開花期更會因為花粉活性不足而造成只開花不結果的『空包彈』現象。盆栽時建議生長期至少每月補充一次硼肥、開花期則需每周補充。簡單作法是去中西藥房買『硼砂』稀釋1000倍澆灌,講究的做法則會用『水硼肥』,其吸收效果高達硼砂的十倍。
6. 其餘微量元素:理論上各種有機肥中都會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但含量不易控制。為了避免出現缺乏微量元素的現象,培養介質中最好加入1/4~1/5的天然土壤如山土、田土等。更好的做法則是加入少量的火山石(包含赤玉土)、麥飯石等富含微量元素的介質可緩慢釋放達數年之久。而海藻粉中除了有吸收自大海的豐富微量元素外,還含有維他命、多糖、甘露醇等優良養分,是許多玩家愛用的養草莓補品。
7. 菌肥與液肥:液態菌肥也是許多綠手深藏口袋的秘密武器,包含各種人工培養菌種的發酵液與俗稱的自製『酵素』(酵素是以訛傳訛的稱呼,其實是天然菌種的發酵液)。由於液態肥料可隨水分一起被吸收,效果快速,其中所含有的益菌還可協助分解肥份、保護植物減少病蟲害,所以成為最佳的追肥。液態菌肥自己發酵很麻煩(多數需要持續打氣、會產生特殊味道,所以大多公寓住家顯然不太適合自製),隨著近年農業生物科技發達與有機農業推廣,市面上有許多發酵好的液態菌肥可方便購買使用。不同菌種有不同特性與功能,蕈狀芽孢桿菌可進入植物體內共生而成為貼身保鑣,適合在一開始種植時使用,生長期間則以木黴菌、放線菌( 國立中興大學蔡東篡教授研發的蔡十八菌又稱古特菌即是)、 液化澱粉芽孢桿菌 (高雄農改場研發成果),目前所知這幾種益菌不會互相抗拮(不會內鬥)所以可合併或同時使用,是很好的成長促進兼健康保護。
開花結果期則建議以溶磷菌為主,由於磷肥在土壤中不易被吸收,溶磷菌擇有分解磷肥促進植物吸收的功能,對增加開花結果量有極大助益。
開花期的照護:
1. 高磷鉀肥的補充:隨著草莓苗的成長,正常新葉的出生速度會大於老葉的老化速度而不斷累積葉片數。當葉片數達8~10片時就算是生長成熟可以開花結果了。磷是促成開花的主要肥份(補母體)、鉀則會促成果實肥大甜美(補果實),所已進入開花期就要改施高磷鉀肥,但仍須保持『少量多餐』的基本原則。
2. 開花與授粉:草莓是雌雄同花可自花授粉的植物,所以傳說中需要蜜蜂幫忙受粉只是謠言,但經驗顯示異花交叉授粉下的結果品質會更好。在沒有小蜜蜂幫忙的環境下,只要沒事拿一隻乾淨的小號毛筆或水彩筆在不同的花朵間東沾沾西抹抹就成了。剛開的花雄蕊不會立刻釋放花粉,但此時雌蕊已有接受花粉的能力,這應該是增加異花授粉機率、減少近親繁殖的微妙演化機制。
剛開的草莓花,周圍一圈黃色的雄蕊尚未成熟吐出花粉,但中心多刺狀的雌蕊已有接受花粉的能力。
圖十:開花一段時間後,雄蕊柱頭才會打開吐出花粉。
墮胎的爭議:未茁壯的草莓苗該讓它開花嗎?
草莓原本是短日照、低溫開花的植物,台灣的冬天是它生產的旺季。但是在近年本地馴化培育的一些品種如蘋果草莓、香水草莓與最新的蜜香草莓都具備四季開花結果的能力。只是對所有的植物來說,日夜溫差大、白天光合作用製造的糖分在夜間低溫下更容易被保存下來,所以草莓冬季結果的大小與品質都會遠優於夏季,有人為此在夏天晚間將開花結果的草莓搬進房間吹冷氣,有興趣的人明年夏天可以試試。
一般來說,低溫可以促進花芽分化,所以草莓冬天的開花還是比走莖(長小苗)旺盛,夏季則走莖會比開花旺盛,但就像女人同時懷孕與哺乳會很辛苦,草莓同時開花與走莖也會有營養競爭上的衝突,開花結果期如果保留一兩條走莖還無傷大雅,多了還是會建議剪掉以免影響果實數量與品質。
最大的爭議則是:還沒長大的草莓該讓它開花嗎?贊成者認為多一顆是一顆、反對者的理由就比較多了:
1. 結果品質不好、反而影響草莓發育:雖然曾經試過讓瘦小的未成年草莓保留一朵花,也有出現品質達中上水準的漂亮果實(看著一株弱小的草莓苗揹著一顆碩大的果實,有一種看到小女孩揹巨嬰的奇怪感受),但平均水準確實較差,花量多時更大多會夭折,而草莓苗在開花結果過程也確實生長速度明顯停滯。
2. 施肥管理衝突:促進植株長大需要高氮肥,增加果粒大小與甜度則需要鉀肥,而氮肥與鉀肥會有抗拮作用(及互相影響吸收效果)。成長期的草莓苗以高氮肥為主,會降低果粒品質與甜度,施用過多鉀肥則會影響植株成長。
3. 短空長多:在長大前剪掉花,看起來雖然少了幾顆果實,但讓草莓苗儘快長大,早日能有更多高品質的結果,整體看來反而更划算,所以是一種短空長多的作法。
草莓花芽的分化點是在前導葉的葉柄基部處,所以剪掉花時應該從前導葉下方剪掉,才不會很快又冒出花苞。
所以是不是要墮胎(剪掉),就看各位莓爸莓媽們:是否贊成你們的草莓女兒未成年懷孕生子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