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草莓三部曲-有機草莓種植全攻略

2019草莓三部曲-有機草莓種植全攻略 post thumbnail image

2019草莓三部曲-有機草莓種植全攻略

【生長環境】

  1. 從原生地了解草莓:
    草莓原生於溫帶森林邊緣,雖然也有發現於台灣高海拔山區的品種,但那應該是冰河時期消退後的遺留。
    從這樣的環境可知:森林邊緣大量落葉、長年分解堆積出腐植質豐厚的酸性土壤環境、肥份與水氣充足、光線明亮但正午的強烈日曬會稍有遮擋,這就是草莓的「故鄉」環境,不符合這樣的環境就會讓草莓得到「思鄉症」。
  2. 光照強度:
    建議環境照度在 20,000 ~ 30,000 Lux 之間為最佳,低於 10,000 Lux 得考慮補光、高於 50,000 Lux 則建議考慮遮陽。
    草莓的「光補償點」約為 5000 Lux 左右,當光照低於「光補償點」時代表光合作用產生的能量少於維持生理機能所需,草莓將會緩慢「餓死」;
    草莓的「光飽和點」約為 30,000 Lux 左右。植物的光合作用會隨著光線的增加而提高產出,但是當光照高於「光飽和點」時,代表光強度已經讓植物「吃撐了」,更多的光照並不會讓光合作用產出更高,反而會因紫外線等有害光線過強而讓植物曬傷。
    要了解種植環境的光線強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下載手機「照度計APP」,雖然沒有專業照度計來的精準,但對種植來說已經很足夠了。
  3. 水分與濕度:
    草莓偏好潮濕但不悶的環境,生長期間的土壤溼度最好在60%以上(看起來有點乾又不會太乾),開花結果期土壤溼度最好在80%以上(看起來有濕度又不會充滿水分),但潮濕往往也是真菌作亂的最佳環境,這是種草莓比較麻煩的一點。
    另外,在空氣濕度上,草莓也偏好潮濕的空氣環境,空氣過於乾燥會造成水分散失過快,使得葉色轉深綠而偏乾硬,葉片也容易因缺水而成握拳狀的像上捲曲。在良好的環境下,葉片會呈現翠綠,夜間到清晨還會在葉片鋸齒尖端出現水氣凝結出的水滴。

【種植準備 – 盆植】

  1. 盆器:
    一般自然狀態下植物的根系範圍大約與地上枝葉覆蓋的範圍相當,而草莓的根系最大深度約在 25 ~ 30 cm 左右,所以單株種植草莓的盆器建議在 6 ~ 8寸之間為最佳,深度最好有 15 cm 以上,市售圓盆以7寸加高盆(深度約20cm)為最佳。
    在原生地的自然環境下草莓在會到處走莖而擠在一起滿地亂長,所以合群性其實是很好的(有些個性孤僻的植物根系會互相扼殺而不適合擠在一起種),但考量到根部展開充足則吸收水分與養分的效果會比較好,以及日後需要在盆緣挖開埋有機追肥,建議還是盡量給予充足的空間。
  2. 栽培介質:
    草莓偏好鬆軟、有機質豐富、保水力好又透氣的介質,最佳酸鹼值為 pH5.5~6.0,當酸鹼度低於pH5.0以下會太酸而容易出現酸中毒、呈現葉片下捲軟垂、甚至發黑凋萎的現象;當酸鹼值高於pH6.5則會因微量元素吸收困難而出現缺鐵的症狀。
    一般種植草莓的栽培介質通常以椰纖、泥炭苔為主,最好再加入適量的基肥、天然土(山土或田土),更近一步還可添加稻穀與其他特殊加強配方。

    椰纖:
    椰纖是由椰子外殼剝下的纖維打碎而成,原始狀態的椰纖因椰子樹多生長在海邊而含有大量的鈉、鉀、氯等離子而EC值(導電度)偏高,使用時須注意是否有經過充分淋洗去除過多的離子。

    泥炭苔:
    又稱泥炭土,是沼澤地在缺氧環境下,植物常年堆積無法正常腐爛,經數十至數百年的緩慢分解而形成。泥炭土中含有大量的腐植酸、對植物吸收微量元素、根系發展有很好的幫助,但因形成的年分不同、腐植酸含量不同而區分為白泥炭、褐泥炭與黑泥炭:
    白泥炭:較淺層、形成年份較短的泥炭苔,腐植酸含量少而顏色較淺酸度較低(pH值較高);
    黑泥炭:最底層、形成年份久遠的泥炭苔,腐植酸含量高而顏色深、成強酸性,通常用於工業提煉腐植酸的原料而不適合種植。
    褐泥炭:腐植酸含量適中,是最適用於種植的泥炭苔。但原始褐泥炭苔的酸鹼值約在pH4.0左右,對大多數植物而言都還是太酸了,所以園藝用褐泥炭苔大多會加入石灰來調整酸鹼值,使用時要注意是原始未調整過的原始泥炭苔(也可自行以熟石灰或苦土石灰來調整),還是有經過調整的泥炭苔。種植草莓建議使用調整後酸鹼值 pH5.0 ~ 6.0 之間的泥炭苔。

    基肥:
    椰纖與泥炭苔雖然都是有機質,但都只有纖維質、幾乎不含任何肥份而碳氮比非常高,這在有機種植時不利於土壤益生菌生長與植物吸收養分,所以最好是混和適量基肥使用。
    適合作為基肥的肥料,最好是完全腐熟的純有機質肥料,氮磷鉀均衡且肥份不要太高(各在3%以下),以粉狀的比較容易混和均勻。

    天然土(山土或田土):
    天然土主要在於提供人工肥料所易缺乏的微量元素,但必須要注意的是天然土依質地分為壤土、沙土與黏土,以壤土為最優,砂土其次,黏土則質地細密排水透氣不良應避免使用。
    簡易判斷土質的方式為:將潮濕的土壤以手捏緊,如果是不能聚集成團、在放手後會立即分散的就是砂土;能聚集成團、但一壓扁就會崩解的是壤土,而向麵團一樣即使壓扁了也不會崩解的就是黏土。

    稻穀:
    稻穀分為天然稻穀(粗糠)與碳化稻穀,兩者都可以提高介質的排水透氣性,但功能有別。天然稻穀是益菌生長良好的基質,碳化稻穀則是天然稻穀則是經過悶燒、提煉出木醋液而只剩碳質的殘渣,具有相當於活性碳的功能。

    其他加強成份:
    火山石、麥飯石、綠沸石、酸性鹿沼土、海藻粉等
  3. 土壤酸鹼值的調整:
    有機種植對過酸的土壤主要以熟石灰或苦土石灰調整(生石灰需加水成為熟石灰後才能使用)。建議用苦土石灰比較溫和、即使添加過度也不會讓土壤酸鹼值高於pH6.5,既不傷植物,分解後又可兼有鈣肥與鎂肥的功能,使用時大約是每公升介質加入 1g 的苦土石灰下,經過一段時間完全分解後可以使土壤 pH 值升高 1.0 左右。
    如果是土壤酸度不足,則在調配介質時以混和適量的原始酸性泥炭土(pH4.0左右)效果最好;如果是在種植草莓期間要維持土壤酸性,則可每隔兩個月、每公升介質添加1.0g的硫磺粉(可在中藥行買到)。硫磺粉在土壤中會緩慢氧化、或經微生物分解為硫酸而維持土壤酸度,同時還有少蟲害與病害的功能,但要注意添加過量也會造成土壤過酸。

【種植】

  1. 鋪底:
    椰纖是優良的過濾材料,使用椰纖(壓縮椰纖可先泡水鬆開)在盆底鋪約 1cm厚,除了可以防止介質由排水孔流失,也能保持盆底排水透氣性良好。
  2. 底肥:
    種植盆深度足夠(超過 20 cm) 時,可先在盆底鋪一層約 5 cm高的介質,再沿盆緣撒上適量氮磷鉀比例均衡有機肥作為底肥,鋪上底肥後在繼續填上介質,底肥用量則視使用的肥料與種植盆大小而有所不同。
  3. 種植方向:
    草莓的生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下圖一,走莖末端會翹起往上長葉、往下生根而形成新株,所以新株的莖會成為彎曲的弓形,稱之為「莖弓」。

圖一 草莓走莖發芽時往上彎曲,形狀如弓稱之為「莖弓」

當草莓長大後,無論開花結果或長出新的走莖時,都會往原來母株走莖的另一側生長(莖彎曲像弓、箭往前射),所以種植時應該靠近盆緣並將開花結果方向朝外,開花後果實才會懸空掛出盆外,而不是落在盆土上而容易造成腐爛、或是遭到土壤中的蟲蟻啃食。

圖二 草莓生長有前後方的區分。

種植深度:
種植深度上有所謂「深不埋芯、淺不露根」的口訣,也就是土壤高度不宜超過葉柄基部、否則容易導致葉病甚至芯芽腐爛,並以能充分覆蓋根部生長位置為宜。

草莓種植要注意土壤高度「深不埋芯、淺不露根」

【基本澆水】

  1. 澆水要「暴飲暴食」:
    台灣的平均氣候炎熱潮濕,是真菌(包含俗稱的黴菌)生長的良好條件,而真菌造成的病害往往是植物夭折的最大元兇。就像鞋子長期潮濕會引起香港腳一樣,土壤長期維持潮濕也容易造成真菌滋長而讓植物感染病害。
    由於真菌通常比大多數植物更不耐旱,所以一般澆水都以「土乾再澆」為原則,在土壤充分乾燥、真菌生長受到抑制後再來澆水,每次澆水都應該一次充分澆透直到盆底排出大量水分為止。
  2. 由花盆重量判斷土壤濕度:
    在天氣晴朗的狀況下,有時表土呈現乾燥、盆底卻可能還很潮濕,一般人沒有土壤濕度計可量測介質深處的濕度,簡單的方式就是用手拿起花盆感覺重量,拿捏土壤乾燥而重量變輕的程度作為澆水的依據。
  3. 如果還是不會判斷濕度、或不方便隨時澆水:
    如果不知如何由重量判斷土壤濕度、或是大型花盆不容易拿起,或是因工作等其他因素早出晚歸無法常注意,則在如果還是不會判斷濕度、或不方便隨時澆水:
    如果不知如何由重量判斷土壤濕度、或是大型花盆不容易拿起,或是因工作等其他因素早出晚歸無法常注意,則在《土壤益菌菌相維持良好、能避免真菌滋長》的前提下,天氣晴朗乾燥時可每天澆水、濕涼的陰天則可每 2 ~ 3天澆水一次。

【基本施肥】

  1. 施肥要少量多餐:
    草莓生長速度快,對肥料的需求量也高,但又敏感容易肥傷,最好是每 1 ~ 2 週「追肥」一次作為基本營養補充,另外可視生長狀況噴施葉面肥做為生長狀況的彈性微調。
    追肥建議使用純有機質肥料,這有兩個好處:
    一是分解緩慢穩定、持續時間較長而不容易造成肥傷;
    二是同時提供土壤益菌的營養補充,可提高抗病蟲害的能力。
  2. 成長期使用氮肥比例較高肥料(高氮肥):
    草莓種植經過約一週的適應期,如果健康狀況良好就會開始快速生長增加葉片數量,此時的照顧以「先長壯、再開花結果」為原則、植株壯碩則開花結果的品質才會比較好。
    從初種植到累積達 8 ~ 10 片健壯的葉片為止是草莓的成長期,此時營養供應以氮肥比例較高為主、促進植株壯大。
    對於如何施肥還不熟悉的新手,或是沒有很多時間悉心照料者,在不堅持從頭到尾有機種植的前提下可以考慮使用有緩效肥(或稱緩釋肥),一次使用的有效期就可以直達開花結果期而減少頻繁施肥的複雜度,但必須注意是有添加微量元素的才是用於草莓。
    使用緩效肥必須注意的另一點:緩效肥是化肥,能提供草莓營養、但缺乏益菌所需的有機質,建議配合有輔助營養功能的益菌發酵液才能維持土壤菌相穩定以免容易滋生病害。
  3. 開花結果期使用磷鉀肥比例較高肥料(高磷鉀肥):
    累積達 8 ~ 10片健壯的葉片時,就可以改變肥料的營養比例,促進草莓「轉大人」開始開花結果。
    開花結果期的肥料以磷鉀比例較高為主,磷可促進開花、鉀可促進糖的轉化而增加果實大小與甜度,另外最好還有添加鎂以促進磷肥的吸收利用。
  4. 鈣鎂的補充:
    鈣是構成細胞壁的主要成分、鎂則除了是葉綠素的主要成分,也能促進磷肥的吸收。草莓在根與葉都不斷汰舊換新下對鈣與鎂的需求量很大,缺鈣會造成新長的葉片尖端與果實末端萎縮乾枯的急性症狀,最好每個月補充一次苦土石灰(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與碳酸鎂)以避免缺鈣鎂的情況發生。
  5. 硼肥補充:
    硼能幫助植物細胞伸長與促進鈣的利用,缺硼除了會造成葉柄與花梗短小、植株外觀矮化、果實容易龜裂等外,也會出現慢性缺鈣的症狀。
    另外,硼肥也是植物花粉活性的關鍵成份,草莓的開花量大、對硼肥的需求量也大,缺乏硼肥還會造成容易授粉失敗而在開花後無法順利結果。
    補充硼肥目前在國內並無經過認可的有機資材可用,只能使用農業專用水硼、硼酸或硼砂,三種用法都一樣是稀釋2000倍後噴溼全株,成長期建議每 2 ~ 3 週噴葉面一次,開花結果期則建議每週一次。

【種植環境】

  1. 溫度:
    草莓的最佳生長溫度在 15 ~ 25℃ 之間,超過 30℃ 以上容易造成熱休眠、免疫系統機能停止而特別容易感染病害。
  2. 光照強度:
    最佳的環境光照平均強度在 20,000 ~ 50,000 Lux 之間,並且可維持足夠的光照 8小時以上。最低的平均照度不宜低於 10,000 Lux,陽光過強地區則可考慮在中午時段適度遮光以避免高溫傷害與紫外線曬傷。
    光照的要求除了強度之外還有時間,草莓是低溫與短日照開花植物,花芽母細胞形成的最佳溫度為10 ~ 20℃ 、光照時間則為 10 ~ 12 小時,所以氣溫高時要注意夜間避免有過多燈光照射而延緩發芽分化,在氣溫低於20℃ 時則光照對花芽分化的影響較小。


    最佳的環境光照平均強度在 20,000 ~ 50,000 Lux 之間,並且可維持足夠的光照 8小時以上。最低的平均照度不宜低於 10,000 Lux,陽光過強地區則可考慮在中午時段適度遮光以避免高溫傷害與紫外線曬傷。
    光照的要求除了強度之外還有時間,草莓是低溫與短日照開花植物,花芽母細胞形成的最佳溫度為10 ~ 20℃ 、光照時間則為 10 ~ 12 小時,所以氣溫高時要注意夜間避免有過多燈光照射而延緩發芽分化,在氣溫低於20℃ 時則光照對花芽分化的影響較小。

    一但花芽母細胞形成後草莓就會持續開花結果,之後即使光照時間增加也不會停止開花結果,反而會因日照充足而有利於開花結果的數量與品質,就算氣溫再度高於20℃ 也不會造成停止開花結果。
  3. 環境清潔與通風涼爽:
    草莓原生於病蟲害較少的溫帶,所以對病蟲害的抗性較差,種植的環境應儘量保持乾淨與通風涼爽,避免有過多雜草、雜物堆積而衍生病蟲害造成感染。

【基本免疫力提升 – 亞磷酸】

亞磷酸不具備任何直接的殺菌與殺蟲功能,但能夠刺激植物的免疫系統活化,從而產生抗病的效果,而植物的免疫系統一生只需要活化一次,建議在種植完成後立即使用,每週一次、連續 4 ~ 5次才能發揮效果而減少日後的病害發生。
使用時必須注意:亞磷酸是強酸,必須加水稀釋1000倍後以等量的氫氧化鉀中和後使用,如果對於酸鹼中和調配不熟悉的,也可以使用亞磷酸二氫鉀(又名亞磷酸鉀)直接稀釋使用較為簡便,但效果不如亞磷酸來的好。

【蟲害定期防護】

有機種植對病蟲害的觀念是「預防重於治療」,平常就要做好防護措施,否則病蟲害早晚一定會找上門來。每週一次使用下列的有機種植對病蟲害的觀念是「預防重於治療」,平常就要做好防護措施,否則病蟲害早晚一定會找上門來。每週一次使用下列的「廣效防蟲抗菌液」就可避免大多數的病蟲害發生。

特殊蟲害如蝸牛、葉蚤、粉狀介殼蟲、根粉介等,上述的特殊蟲害如蝸牛、葉蚤、粉狀介殼蟲、根粉介等,上述的「廣效防蟲抗菌液」仍無法有效防防治,此時可用稀釋100倍的菸草水代替仍無法有效防防治,此時可用稀釋100倍的菸草水代替「廣效防蟲抗菌液」中的水。但菸草水中所含有的尼古丁對蚯蚓及所有昆蟲包含蜜蜂、瓢蟲等益蟲都有毒性,所以平常應避免濫用。

【病害防護與治療 – 植物益生菌簡介】

  1. 《木黴菌》
    木黴菌除能分解土壤中的各種有機質養份供植物吸收外,還能分泌天然抗生素、藉由「超寄生」消除害菌、透過「纏結作用」包紮根部傷口避免感染,在土壤中可說是植物健康的最佳保鑣。
  2. 《蕈狀芽孢桿菌》:
    蕈狀芽孢桿菌則除了同樣能抑制土壤害菌、分解土壤中的各種有機質養份供植物吸收外,最特殊的能力是具有「內生」功能、也就是進入植物體內共生而協助對抗由昆蟲傳染而直接進入植物體內的濾過性病毒。
  3. 《放線菌》:
    放線菌除了同樣能分解土壤中的各種有機質養份供植物吸收外,也能刺激植物根部發育、促進植物生長,還具備以及分泌甲殼素分解酵素而防制土壤中的線蟲、根螨等蟲害的能力。
  4. 《溶磷菌》:
    磷肥是促進植物開花的重要養分,但容易在土壤中與鈣、鐵、鋁等結合成不易被溶解吸收的磷酸鹽。溶磷菌最大的功能就是能溶解土壤中的各種磷酸鹽以供植物吸收,從而提高磷肥的使用效率而促進開花。
  5. 《枯草桿菌/絲狀酵母》:
    枯草桿菌除了能生存在土壤中分解土壤有機質養份供植物吸收,也能在土壤以外的植物莖葉表面生長,協助對抗由莖葉表面而來的疾病(通常是真菌性病害)。絲狀酵母菌則能佔據植物莖葉表面的空間讓害菌無立足之地,與枯草桿菌相輔相成、一攻一守協同防治莖葉表面的病害。
  6. 病害緊急治療:
    「以菌制菌」的有機抗病方式並非絕對有效,關鍵在於建立「優勢警力」觀念,以優勢的益菌生態壓制害菌的入侵,但如果遇到害菌滋生形成優勢而病害嚴重時,還是得「重新開機」、先殺菌清理後重新培養良好菌相。
    有機種植常用的殺菌劑主要有三種:病害緊急治療:
    「以菌制菌」的有機抗病方式並非絕對有效,關鍵在於建立「優勢警力」觀念,以優勢的益菌生態壓制害菌的入侵,但如果遇到害菌滋生形成優勢而病害嚴重時,還是得「重新開機」、先殺菌清理後重新培養良好菌相。
    有機種植常用的殺菌劑主要有三種:波爾多液、、石灰硫磺合劑、、二氧化氯
    波爾多液:成分是石灰與硫酸銅,主要利用其中的銅離子產生殺菌效果,缺點則是調製不易、屬於鹼性藥劑容易與其他藥物作用而造成藥害,如使用過多也容易造成銅累積過多而產生重金屬毒害。
    石灰硫磺合劑:以石灰與硫磺加熱製成,使用方式及濃度不當容易造成藥害,加上製作過程會產生毒氣需注意通風,所以不建議不熟悉者自行製作使用。
    二氧化氯:是最新一代殺菌劑,殺菌原理與臭氧類似。二氧化氯不僅殺菌力強,對細菌、真菌、濾過性病毒都能通殺,同時能在幾分鐘內快速分解,毫無殘留而安全度高,許多先進國家的水廠還用於自來水的殺菌後直接供飲用。但高濃度的二氧化氯在稀釋前仍會傷害人體、造成呼吸器官嗆傷,最好還是在通風良好處操作。此外二氧化氯快速分解是最大優點也是缺點,安全性雖高但持續時間短而無法深入植物體內,只適合用於表面的病害。

【兼顧營養與健康的種植策略:使用強化營養與微量元素配方的益菌發酵液】

  1. 生長期:
    草莓定植後到累積 8 ~ 10片健壯的葉片期間為生長期,此時重點在促進長大,以氮肥比例較高的肥料為主,並配合以下菌液使用:
    a組: 《木黴菌》與《蕈狀芽孢桿菌》合用;
    b組:《放線菌》
    c組:《枯草桿菌/絲狀酵母》

    澆灌:a組與b組輪流,每 1 ~ 3 日一次
    ,澆灌稀釋的發酵液,建立土壤健康菌相與促進生長,同時防範葉芽線蟲、根螨等危害。

    噴葉:c組用於「廣效防蟲抗菌液」調配,每周一次噴施葉面,防範莖葉表面病蟲害。
  2. 開花結果期:
    a組: 《木黴菌》與《蕈狀芽孢桿菌》合用;
    b組:《溶磷菌加強版》
    (提高鉀肥含量以增加果實大小及甜度)
    c組:《枯草桿菌/絲狀酵母》


    當草莓累積到 8 ~ 10 片健壯的葉片時,就已經足夠成熟可以開始開花結果了,此時將前面生長期b組所使用的《放線菌》更換為《溶磷菌加強版》,加強磷肥的吸收效率以促進開花結果。
    同樣以a組與b組輪流,每 1 ~ 3 日一次,澆灌稀釋的發酵液,另外 c組則調配「廣效防蟲抗菌液」噴施葉面

【如何判斷果實成熟度】

草莓花謝後果實開始發育,承托花的小綠葉稱為花托,正常情況下並不會隨之凋謝。當一般的紅草莓接近成熟時會開始由果實尖端開始轉色,逐漸往上發展達到花托邊緣時就大約有七、八分熟度,專業銷售的草莓會在此時採摘以避免運送販售過熟而腐爛;自己種現摘現吃的草莓則可多等待 1 ~ 2 天,轉色達到花托下方、接近與果實連接的基部,此時大約有九分熟以上會更為香甜。如果連花托下方都已完全轉紅就已熟透,此時再不採摘很快就會開始腐爛。

圖中的草莓轉色已經接近到花托基部,此時大約有九分熟了。

【後記補充:採用地植時】

  1. 翻耕整地:
    地植前應先施用基肥後再翻耕土壤,讓土壤有充足的有機質與良好的排水透氣性。
  2. 作畦:
    草莓根部忌排水透氣不良,此外高致命性的青枯病菌往往會隨著水的漫流而傳播。一般草莓地植時最大根深約 25 ~30 cm,所以種植畦高最好在 45 cm 以上,這樣即使是豪雨積水也不容易觸及根部。
  3. 埋底肥:
    在種植點下方約 30 cm 處埋入適量有機肥最為底肥。
  4. 鋪管:
    地植覆蓋銀黑布既不透水也不透氣,必須先於畦上鋪設澆水管路,覆蓋銀黑布後才不會造成澆水困難。
  5. 覆蓋銀黑布:
    地植時為避免草莓結果時接觸土面而腐爛損傷,常常會在種植穩定、且氣溫降低不再悶熱後在畦上覆蓋銀黑布做為隔離。
    要注意銀黑布不可用其他具透氣性的抑草蓆或不織布代替,一來下方被覆蓋的土壤容易滋生黴菌、穿過透氣材質感染果實造成病害,結果會比不覆蓋還慘。二來抑草蓆通常是黑色,容易因吸熱造成土壤高溫而使草莓生長不良,即使是使用銀黑布也要將淺色的銀面朝上以避免相同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