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剛過了「小暑」、再來就是「大暑」,也就是即將進入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段,加上近年來人類破壞環境造成的全球氣候暖化,到處都有人在異常高溫下「熱死」,那我們種的心愛植物每天在艷陽下會不會有同樣被「熱死」?
答案是「不會」、也是「會」!
【為什麼植物不會被熱死?】
先想想看:夏日強烈的艷陽下,許多東西都會被「烤」成高溫甚至燙手,但有人摸到過活的植物是會熱、甚至只是溫熱而已的嗎?
- 植物算是「冷血」的:
動物分成「溫血動物」與「冷血動物」,動物新陳代謝時會產生熱量來維持體溫、而體溫又會影響體類新陳代謝,所以「溫血動物」的生理機制會自動調節身體的發熱與散熱來維持體溫在一定的範圍內,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生理機制的異常而「熱死」或「冷死」。所謂的「冷血動物」不是不會發熱、而是無法調節體溫,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變溫動物」,他們必須靠環境來協助調節體溫,如曬太陽來提高體溫或躲在陰涼處來避免過熱,但能承受的體溫變化往往比溫血動物來的更大。
植物的生理作用幾乎不會發熱(註:「幾乎」不是完全不會,積雪不太多時往往能看到植物周圍的雪被其「體溫」溶出一個無雪的小洞),能承受的溫度變化也比動物來的更大,所以更不容易「冷死」或「熱死」。 - 植物也會散熱:
人的體溫過高時會藉由流汗等機制來散熱,植物則是在葉背有許多「氣孔」,除了藉此呼吸空氣外、也能透過氣孔蒸散水分而降溫,所以正常植物在大太陽曝曬下並不會變熱,所以夏季高溫下有大量植物的地方如公園、野外等地方往往會比較涼爽;甚至到了夜間,白天被太陽曬熱的水泥、赤裸土地等在夜間會將「儲存」的熱量散發出來,植物則不會有此現象,所以到了夜間綠色植物豐富的地方溫差會更為明顯。
所以在正常水分充足的情況下,動物還沒熱死之前植物不會先「熱死」!
【什麼情況下熱死?】
以上面照片中的番茄為例:番茄是原生於溫帶較冷涼地區的植物,在亞熱帶台灣夏季的高溫下並不適合種植,而我們挑戰夏季高溫期種植多種不同的新品種番茄,在近日的豔陽與高溫下、位於下部的老葉出現了大量捲葉的狀況:
- 高溫下的水分過度散發:
上面所說,植物會藉由葉背的氣孔蒸散水分而散熱,可想而知:陽光越強、氣溫越高時水分蒸散也越強,當水分供應不上時就會出現缺水的症狀,而番茄缺水的標準症狀就會出現照片中的捲葉現象。 - 為何捲葉只出現在老葉:
植物的本能之一是在遇到逆境時往往會「犧牲老葉救新葉」,本能之二是在缺水時會關閉氣孔來減少水分的蒸散,例如缺肥時會優先淘汰老葉、回收養分供新葉生長使用;當出現長期慢性缺水時也會自動淘汰老葉減少消耗來維持新葉的正常生長。
所以在烈日與高溫造成水分蒸散過快、甚至面臨整體水分不足時,水分會優先供應上方的新葉維持生長,而下方的老葉在缺水下關閉氣孔也關閉了生理功能,出現了照片中無法復原的嚴重捲葉現象。
【結論:】
- 植物在水份充足的情況下會藉由蒸散水氣降溫、即使在炎陽下也曬不熱而不會比身為溫血動物的人怕熱,所以沒有那麼容易直接「熱死」;
- 在高溫下人需要注意充分補充水分,植物也一樣,否則在「熱死」之前植物會先「脫水乾死」;
- 所有植物都是在億萬年演化中經過無數考驗而生存下來的,自然有一套適應環境變化的機制,除非是環境有劇烈改變讓它們「措手不及」,否則像照片中的番茄即使不耐高溫也會產生自保機制,透過老業逐漸萎縮減少高溫下的蒸散過快讓新葉得以維持生長而努力存活,正常季節變化下的高溫只會造成生長不良逐漸凋零而不是「突然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