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植物為何不開花?

這是種植上常有人問的問題,但就像人的不孕症原因很複雜、植物不開花的原因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

【植物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

首先要了解植物的這兩種生長型態,動物要先長大成熟後才會生育繁殖,植物從種子發芽後也是先行「營養生長」、長大成熟後才轉變為「生殖生長」,前者就像人從嬰兒期到兒童期只會長大,進入青春期才會開始轉變「性成熟」後才具有生育能力。

【植物不開花的原因】

了解了「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區分後就能一一分析植物不開花的原因:

  1. 生長未成熟:
    動物中生命週期越短的成熟繁殖也越快;反之生命週期越長的成熟繁殖就越慢。例如老鼠的生命最多只有幾年,所以出生後只要幾個月就能生育;而大象的壽命可達7、80年,得要十幾二十年才能具有生育能力。植物也是一樣,長壽命的木本植物往往需要5~10年才能成熟開花,更誇張的是如銀杏得要60歲後才會開花。而植物的壽命是由種子發芽的那一刻算起的,所以許多市售的果樹大多採用嫁接方式,將已經成熟的枝條嫁接在幼年的砧木上,這樣根系的細胞雖然還年輕、但枝條的細胞已經是成熟而能很快開花結果,而如果是種子直接發芽的就只能耐心等它長大成熟了。
  2. 花期未到:
    動物中除了少數如人類是一年四季都可生育繁殖地之外,其餘多數動物都有一定的繁殖季節、而且繁殖季節大多是在食物豐盛的時期才能讓後代有最佳的生長存活機會;大多數植物也是如此,尤其是原生於四季分明的高緯度地區植物,這來自於植物體內的生長激素控制(即所謂「內源激素」),如果不是在花期就很難讓它開花結果。
    〔註〕:生物的特性大多來自「物競天擇」的演化結果,也就是和其在自然條件的生存機會息息相關,例如萵苣原生在四季分明的溫帶,植株無法活過冰天雪地的冬季,必須在秋季結束前完成種子成熟落地才能在春天發芽重生,所以萵苣在春天發芽後得快速生長積蓄能量、到了夏季高溫就得趕快開花結子,這樣才不會到了冬季就族群整個滅絕。此外,萵苣的種子如果在秋天遇到潮濕就發芽、到了冬季也是死路一條,所以萵苣的種子就演化出必須經過冬季低溫期過後、等到春季重新轉暖才發芽的特性,培育萵苣者往往根據此特性,將萵苣種子先低溫冷藏一段時間後才拿出來育苗,此方法稱之為種子的「春化」。
  3. 光照影響:
    大自然四季的變化在氣溫上或有高低起伏的混亂,但日照長短隨著地球公轉絕對是穩定的,所以前述植物對季節的感應最重要的是日照時間長短的變化。例如菊花是短日照開花植物,眾所周知台灣田尾一帶種植的菊花會在秋季晚間以燈光來延長「日照時間」而抑制開花,等到年底算準時間關閉燈光讓「日照時間」真正縮短而讓菊花開花,這樣才能在農曆年市場需求最大價格最好的時候供應大量盛開的菊花。
    而植物對日照長短的感應方式很複雜,許多長日照植物會在日照充足下累積開花激素、得日照夠長累積足夠的開花激素才會開花;而多數短日照開花植物則是在黑暗期才會產生開花激素、受到日照則生長激素會被破壞,直到黑暗期夠長才能夠長出發芽。
    〔註:〕比較特殊的植物如聖誕紅,在黑暗中累積的開花激素一受到光照就會完全被破壞,所以必須有足夠的「完全黑暗期」才會開花(通常每日至少要12小時完全黑暗並連續至少六週以上)。
    草莓則是必須先形成「花芽幹細胞」、或說是「花芽母細胞」,之後才能由母細胞每隔一段時間長出花芽開花結果。而其「花芽母細胞」形成的條件比較複雜,當氣溫高時需要短日照、但氣溫夠低時則無論日照長短都能形成。在花芽母細胞形成後則看營養因素,磷鉀肥充足就會不斷長出新的花絮,但如果氣溫高磷鉀肥不足則花芽母細胞就會萎縮而不再長出新花序。
    此外如絲瓜則分為冬季品種與夏季品種,夏季品種在冬季不耐低溫、反之冬季品種在長日照下會無法開出母花或完全不開花,所以如果是種植在路燈下等夜間缺少黑暗的地方就會出現「不孕」的現象。
  4. 「營養生長」過度:
    氮肥與水分充足會促進植物的「營養生長」而抑制「生殖生長」,也就是我們常戲稱的「吃太好拒絕轉大人」,即使年紀夠大、花期也到了還是不會開花。
  5. 營養供應失衡:
    人的主要營養素中,澱粉與糖等醣類會促進長胖、而蛋白質會促進長肉,同樣植物主要的營養素氮、磷與鉀三者也各有不同的功能。氮肥會促進莖葉生長(同時也會消耗能量)、磷肥促進開花、鉀肥則促進能量累積而增胖增甜。如果是不知給肥、或只會夯不啷噹不分青紅皂白地給肥,在磷肥不足下當然就難以開花。
    然而植物的營養需求並非絕對的、而是要看植物生長消耗的狀況來相對決定,有些植物的花序是由老枝上直接長出,這時候磷肥高即可促進開花;而有些例如玫瑰、茉莉、藍雪花、梔子花、蕾絲金露花等植物只會在新枝條上長出花苞,必須經常剪除開過花的老枝葉、促進新芽多發育才能持續大量開花,這種情況下氮肥的消耗量自然會比較大,所以除了高磷外也要有適量的氮肥,否則氮肥不足長不出新芽下開花量就會減少或甚至無法開花。
    此外如草莓則是在生長期就會累積足夠的氮肥、在後續生長期循環利用,所以在花果期雖然會不斷長出新葉但對氮肥的消耗量並不大,所以得持續給高磷鉀肥來促進開花與結果,如果氮肥過多不僅容易造成不開花、也會因氮肥過高促進能量消耗減少養分累積而導致果實甜度降低。
  6. 水分供應的影響:
    植物的生長有生理上的自我平衡,葉子行光合作用與蒸散會消耗水分,當水分充足時植物就會因條件良好而趁機多長葉(這就是為何種植葉菜類需要水分充足),也因此可能造成前述的「營養生長旺盛而抑制生殖生長」的狀況,如蘭花在水份充足就容易不開花,花期就必須適度控制水分以避免這種狀況發生。
    但水分供應上也不是絕對的,有些開花後結果的植物在水分供應不足下開花後反而會造成花粉發育不良或果實生長障礙而不容易結果,例如玉米或草莓在開花結果期就必須水分供應充足。
  7. 選擇枝條開花:
    不同植物開花的位置不同,有些如玫瑰、梔子花、茉莉花等只會在新枝條長花苞,有些則只會在多年生的成熟枝條開花、有些則只會在粗老的主幹開花,

【如何解決植物不開花的問題】

首先得先確定植物已經生長成熟、而且是到了開花期間,在「應開花而未開花」的狀況下才能視狀況促進開花:

  1. 改變環境如光照長短、溫度等「先天條件」:
    先要了解所種的植物在原生的自然環境中是在何種條件開花,如長日照/短日照、高溫/低溫等先天條件需求,根據此需求來改變環境條件,否則先天條件不改變在後天上就很難彌補。
    〔註〕例如櫻花需要一定的連續低溫期才會開花,如果遇到對溫度較敏感的品種,就曾有人連續每天在花盆上堆置冰塊降低土壤溫度以促進它開花;此外如草莓在日照短時對溫度條件的要求就比較不嚴苛,利用遮光減少日照長度就能在溫度還未到達條件時提早促進花芽母細胞分化。
  2. 改變營養供應(施肥):
    增加磷鉀肥減少氮肥、促使植物由「營養生長」轉換為「生殖生長」,但有時土壤中已經有過高的氮肥,此時除了增加磷肥並提高鉀肥以抑制氮肥促進生長的作用,還可利用特殊方法來加速消耗掉土壤中的氮肥。例如大幅修剪讓植物在重新發芽長葉時消耗掉過多的氮肥,或是例如小耕園的《溶磷菌花果版》中獨家研發的配方就是除了增加鉀肥比例外、也特別將「氮源」比例降低而造成微生物的「氮飢餓」狀態,澆灌後微生物會消耗土壤中的氮肥而消除氮肥施用過量的持續影響。
    有些重肥重光照的植物如木瓜則必須營養與日照充足、生長壯碩才能大量開花結果,必須從小就注意生長空間、光照與充分施肥,生長越粗壯則開花結果量越大,一但長高後如果是細瘦虛弱則就算開花了也不容易結果而得「砍掉重練」比較快。
  3. 適度修剪:
    植物的生長在根系與枝葉數量上有一定的「平衡」,根系越壯大就能提供更多的枝葉生長。而對於只在新枝條上開花的植物如玫瑰、藍雪花、茉莉花等而言,如果枝葉過度繁茂,「配額」被占滿了沒有足夠的餘裕可再長新枝葉就沒有地方可以開出花朵,建議要常修剪枝葉騰出「配額」讓新枝條得以萌發才能有更多花苞。
    此外,再氮肥過高造成「營養生長」旺盛而枝葉繁茂的情況下,適度修剪枝葉讓植物重新發芽生長也可消耗掉過多的氮肥,兼具刺激植物產生危機感轉為「生殖生長」而開花結果。
  4. 製造「逆境」:
    植物在遇到環境惡劣而有生存危機時,本能上都會有加速開花結果的現象。這種機制除了在自己無法生存下可藉由後代延續生命外,也能在繁殖過程增加基因的變化而讓族群有更多出現能適應環境變化的機會,說穿了也是「物競天擇」下演化出的一種生存機制。
    所以常有傳言:如木瓜、玉蘭花等用棍棒「毆打」到遍體麟傷或釘鐵釘等製造傷害後就能促進開花,這是事實、但建議應該是上面所說的自然開花條件都滿足後才為之,否則不知改善客觀條件只會一味的靠著「凌虐」植物來達成目的也非長久之計
    另外如種植蘭花時如果生長良好到了花其仍不開花,則可採取適度的「斷水」措施,也就是停止澆水直到葉片稍微出現缺水而乾癟後再澆,反覆幾次後往往就能促進蘭花長出花芽。(反過來說,蘭花開花期間如果水分過度充裕就可能會造成花提早凋謝而縮短花期)
    〔註:〕曾有許多案例如柑橘類在遭受柑橘鳳蝶啃蝕掉大量葉子後就出現大量花苞,這也是植物另一種應付危機的方式,換成是人為的剪掉葉片植物病無法區分差別,所以也會有同樣的效果,但同樣得適度為之,否則就算開了花卻沒有葉子行光合作用來供應果實生長也是白搭。

【延伸問題:開了花卻不結果?】

這在不同的植物同樣有不同的狀況:

  1. 授粉不良:
    除了少數植物能「偽單結果」(相當於動物的「孤雌生殖」、也就是雌蕊不需受粉仍然能發育成果實外,絕大多數植物都必須經過授粉才能結果,否則就像未受精過的雞蛋當然孵不出小雞。
    植物從性別上可分為「雌雄異株」(雄株只會開雄花、雌株只會開雌花)、「雌雄同株異花」(同一株上會分別開出雄花與雌花)、「雌雄同花」(同一朵花上同時會有雌蕊與雄蕊)三大類,如果是「雌雄異株」卻不是同時有雄株與雌株,在「孤陽不生、孤陰不長」下當然不會結果;如果是「雌雄同株異花」就往往得經過人工或昆蟲授粉才會結果。
    至於在「雌雄同花」的情況下有些植物能夠自花授粉、有些植物則必須異花或甚至一株才能授粉,這應該是在演化機制上的避免「近親繁殖」,藉由不同個體的互相授粉來增加基因的多樣性已在環境變化下族群能有更高的生存機會。例如酪梨就區分為雌雄蕊在不同時間成熟的兩種品系,同一品系的雌雄蕊成熟時間不同無法自花授粉,必須靠著另一品系來交換花粉(但有特殊品種如「哈斯」就可單株自花授粉),比較誇張的如藍莓(暖地小藍莓例外)甚至同一品種互相授粉的成功率極低,得要不同品種間的互相授粉,而不同品種的藍莓開花期差別很大,所以還要挑選「同時間開花的不同品種」才能提高成功結果的機會。
    另一種常見的狀況是環境的干擾,例如授粉有效時間遇到大雨或人工澆淋、噴藥等沖掉花粉而無法授粉,這種情況就得在開花期適度「遮雨」,並避免在澆水或噴藥時直接沖到花朵而造成花粉流失。
  2. 缺硼造成花粉活性不足:
    動物雄性的精子需要「鋅」來維持活性,如果缺鋅則會造成精子活動力不足,即使交配也不容易讓雌性成功懷孕;而植物的花粉則是需要「硼」,當硼不足時就容易出現花粉活性不足,即使有受粉也無法著果的現象,尤其是在開花量大的植物如茄科(番茄、辣椒、茄子)、柑橘類、草莓等,大量開花就會大量製造花粉而硼的消耗量自然也會大,如果沒有適度補硼就容易造成「花落滿地結無果」的現象。建議種植這類植物時在花期要適度補硼,使用農業專用水硼、或中西藥房買的硼酸∕硼砂均可,使用方法都相同:每週一次稀釋2000倍噴溼全株。
    〔註〕有些人會擔心硼是否會傷害人體健康的問題,其實這不用多慮,硼對人和對植物一樣都是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如果缺硼會影響鈣的利用而引發骨質疏鬆症。只不過硼對植物和人一樣都是兩面刃,量多了不只人會中毒、植物也會,一般營養學上對人的硼吸收建議量是每日3mg,使用於植物上在不造成植物過量中毒的情況下能被人吸收的通常遠低於此。反過來說,人如果擔心缺硼也不該是和植物一樣直接使用硼化合物,應該是多食用白蘿蔔等含硼量較高的根莖類植物即可。
  3. 營養不良造成自動流產:
    植物的開花結果必須消耗大量的能量與養分,所以有些開花結果量大又重肥的植物如柑橘類、木瓜等,在日照不足或營養(肥份)不足時,無法支撐大量果實的生長下就會「自動流產」以免自己被「耗死」,尤其如柑橘類是有名的「滿樹花半數果」而常看到果園落果滿地的狀況,從開花到果實成熟前會經歷三次的大落果期,除了第一次剛開完的落花往往是和前述的缺硼有關外,其餘兩次都和光照或營養不足息息相關。
    〔註〕反過來說,有些如番茄等雖然不容易落果,但大量開花結果如果日照與養分不足就很容易把自己「耗乾」,導致植株生長虛弱而容易出現病蟲害後整株夭折。

【後記】細心者在閱讀文章時應該會注意到文中用了許多「通常」、「往往」、「應該」等語帶保留的名詞,實在是因為自然環境與植物狀況變化無窮而不會永遠遵循一定的簡單規則,再見多了所謂的「例外無窮多」的實務經驗下,我們能講述的只是大多數的狀況而無法百分之百涵蓋所有的情況。

3 thoughts on “我的植物為何不開花?”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