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草莓需要「緩苗」嗎?

【草莓的裸根苗】

草莓苗的培育依種植的方式與需求不同基本上分為穴盤苗、穴管苗與裸根苗。專業莓農種植每分地標準為4,500株,每季種植所需的數量龐大,為了節省運費往往用的是「裸根苗」。這種苗的培育是將母株種在一大盤松散的栽培介質(通常是椰纖)旁而任由走莖亂竄繁殖,等培育成熟後剪斷走莖並直接將苗連根由栽培介質中拔出、甩掉根上附著的栽培介質後直接裝箱輸送,以一般標準的草莓箱來說穴盤苗只能放35株,裸根苗則能裝入250株以上,從而減少大量的運費。
(不要懷疑,越是專業掌握訣竅講究效率下越是粗魯,反而是不懂眉角的外行人才需要小心翼翼)

【裸根苗的「緩苗」】

裸根苗在歷經拔出、甩掉根上附著的栽培介質等「粗暴」的對待下,不僅根上吸收力最強的細微「根毛」會嚴重受損,甚至粗根都會有損傷,再經過如擠沙丁魚般的疊壓運送後,送到莓農手上就算不是奄奄一息也會垂頭喪氣,所以在栽種後必須先遮光避免強烈光照增加損耗、並24小時不斷滴灌或噴水保持水分充足以免失水枯死,約經過一週新根重新生長出來後才能離開「加護病房」恢復正常生長環境,這個過程就稱為「緩苗」。

【不懂「門道」只看熱鬧、對著黑影亂開槍?】

種植的基礎是「科學」、而且是「自然科學」,每種種植方式都有其背後的科學原理,但許多人往往一遇到種植就連九年國教所學的基礎科學知識都拋諸九霄雲外,只會到處聽八卦流言、求各種香灰符水的偏方秘方,導致各種牽強附會與胡說八道滿天飛。

草莓的「緩苗」就是一例,許多人只是表面上看到專業種植者在新苗種植後會做「緩苗」,卻沒有了解其背後「裸根苗」的特殊狀況,買來的穴盤苗、穴管苗種植過程沒有傷根狀況、甚至整盆買來沒經過移植的也跟著依樣畫葫蘆「緩苗」,還瞎掰出了「植物要適應環境」這種毫無科學道理可言的胡說八道!

【植物要適應環境@@?】

先說一個實際狀況:台北建國假日花市的場地平常週一至週五是停車場,到了週五晚間所有車輛都須要離開,數百攤商開始進駐擺攤,到了週日晚間攤商又必須清空場地讓出停車位。所以整個花市成千上萬的植物每週都需要歷經由各地搬來再搬回去、有些甚至還遠至中南部,如果植物變換環境需要適應,那數十年來建國花市那麼多的植物每週都被搬來搬去還能生龍活虎生長良好嗎?

從科學上來說,生物就算是自認最高等的人其實也只是個「自動機器」,DNA中儲存著生理運作的「電腦程式」,由其中一段轉錄出RNA或「酶」等物質而控制了生理的各種運作。這些由DNA所決定的生理運作方式無法被改變。所以就算是人類,西藏人之所以能在高海拔地區生存是因為數千年前突變出了一個特殊基因而能提高血氧量,換了沒有這種基因的一般人就算在青康藏高原一輩子也未必能適應那裏的稀薄空氣而免於高山症;講個更誇張的:人丟到水裡幾百年都不可能長出能在水裡呼吸的鰓而適應環境,更何況生理機制改變更緩慢的植物?

再以草莓來說,這幾年許多用種子培育的日本草莓品種,在台灣已經歷經數年至今仍無法完全適應本地的病蟲害與氣候,然後草莓苗從台灣的一地到另一地卻只需要短短一週就能「適應環境」,這能說得通嗎?

【植物需要適應的狀況】

真正植物需要適應、也能夠適應的狀況有:

  1. 光照或日照:
    植物由強光照環境轉換到弱光照的環境時,從光合作用得到的能量變少了,植物需要減緩如生長、開花結果等生理機能、降低能量消耗來維持平衡;
    此外,陽光中的紫外線會破壞有機化合物而傷害動植物的細胞,動物如人是以黑色素來保護自己,一個人如果長期不受強烈日照下、黑色素會逐漸退化,之後如果突然遇到強烈日照就很容易曬傷,需要一段時間循序漸進,讓黑色素逐漸增加後才能適應強烈日照。而植物則主要以花青素等色素來防護紫外線的破壞,長期在弱光下同樣色素會退化、突然移到強烈日照下同樣會出現曬傷,得經過一段時間逐漸增加抗曬色素後才能適應強烈陽光。
  2. 水分的變化:
    植物在水分供應充足下會長得比較「嫩」、葉子數量增加,但如果遇到長時間缺水下除了葉子會變小變少外,也會強化表皮變得「老」或粗硬來減少水分蒸散以適應水分不足的環境。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