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根系除了固定支撐植物不倒,負責吸收水分養分供應莖葉作為光合作用轉換能量所需的原料外,還負責分泌生長激素刺激莖葉生長,根系越健壯分泌的生長激素越多。隨著枝葉生長茂盛、生長激素會不斷被分散,到達一定程度後就會停下來,因此莖葉才不會無限制生長、最後超過根系的供養負荷能力而導致整株死亡。此外,許多植物還會把養份儲藏再根部已備不時之需。當枝葉被完全砍光後,只要根系健壯,植物不僅能靠著根部儲藏的養份重新生長枝葉,而且還會因根系分泌的生長激素集中在少數新芽上而長得又快又壯碩,所以說:
上種者養根、其次養葉、其下者養菌養蟲!
許多種植新手在購買植物時往往只會看到表面的枝葉茂盛、花果繁茂,栽培業者也往往會使用特殊技術逼植物過度生長來追求賣相,但後續卻容易因植物過度消耗與生長失衡而難以持續;內行的則會看根系是否健壯,只要根系健壯在換盆施肥後加上環境適合自然很快就會生長旺盛〔註:就像人只要腸胃健康吸收良好身體自然容易健康〕。但如果要做到讓植物轉弱為強、「振衰起敝」,那就得會重建花盆內的「微生態」,讓植物像億萬年來於大自然中在益蟲益菌的共生協助而生生不息一樣自然生長良好。
【養根之道一:水的控制】
心法口訣:「澆水要暴飲暴食」
- 土乾再澆、讓根部得以喘息:
吸收水分是根的工作、也是負擔!就像媽媽照顧全家人之餘、自己也需要休養生息喘口氣,根部在吸收水分養分供應枝葉之餘,自己也需要呼吸生長。如果土壤隨時充滿水分,根系長期無法充分呼吸就會悶死,而黑手黨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會怕枝葉乾死而不怕根系悶死(就像無良的爸爸只怕自己和小孩過的不夠舒爽而不怕媽媽累死?) - 誘導根系生長、不要寵壞植物:
植物的根系有「逐水而生」的本能,會朝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長,在生物學上稱為「向溼性」。當環境水分一直很充足,根系就不會多浪費能量生長、所以過度潮濕根系反而不會旺盛。當土壤由上往下逐漸乾燥時,根系也會追隨著水分往下生長;當根系所在位置水分被吸收而逐漸乾燥時,根系就會隨著往外擴散,土有夠乾在澆、植物的根系才會長的有夠旺盛。 - 猛灌水、猛換氣:
好的栽培介質中會有大量的孔隙可以透氣供植物的根系呼吸,但平常也只能靠緩慢的擴散換氣。當一次澆灌大量水分讓栽培介質表面淹水時,孔隙中的舊空氣無處可走只能被水分往下推擠而排掉(往上走會在表面冒氣泡、這是排水透氣性不夠的警訊),隨著水分下洩後會將新的空氣由上方吸入,這樣每次澆水都等於是在幫根系換氣! - 植物與真菌病害間無止盡的對抗:
植物的病害主要來自細菌、病毒與真菌三大類,前兩者都需要媒介,只有真菌的孢子能隨空氣飄散而防不勝防,所以絕大多數的植物病害都來自真菌。真菌通常喜濕怕乾、如果栽培介質長期潮濕就容易導致真菌生長旺盛而容易導致感染,就像人的鞋子長期潮濕就容易引發真菌感染而造成香港腳一樣。而真菌比植物更不耐旱,最好的做法就是要掌握真菌受到抑制、但植物還沒乾死的這段時間中澆水,黑手黨第二個特色就是常常會把真菌養的頭好壯壯而讓植物倒大「黴」。
《註:植物嚴重缺水時的急救法》
當栽培介質徹底乾掉、導致植物整株萎軟時,只要準備一個比花盆大且略高的水桶會水盤,將整個花盆放進去後逐漸灌入水,但水深不可超過花盆高度,讓水由下往上滲入栽培介質中,直到水由花盆表面滲出為止,再將花盆拿出滴乾即可,這樣植物通常可在30分鐘內恢復如常。
此法的原裡是因為有些栽培介質在過度乾燥時會產生疏水性、空隙中充滿空氣而無法讓水分進入(這又稱為「再濕性」),當水由下往上滲入時就會將空氣擠壓由上方排出,讓水份能進入空隙中讓根部得以吸收。)
【養根之道二:肥的控制】
心法口訣:「施肥要少量多餐」
- 少可補、多不可退:
吸收養分同樣是根系的工作與負擔!養分濃度越高時滲透壓也會越高,過高就會造成根系脫水而死(想像一下用鹽醃蘿蔔乾)。養分不足隨時可以再補,如果過多一旦根系嚴重損傷植物就算不死也要去掉半條命,所以新手如果不知如何掌握施肥量時,不妨由少而多、由稀而濃慢慢補,千萬不可「呷緊弄破碗」! - 誘導根系生長、不要寵壞植物:
植物的根系也有尋找養份的本能,當養份不足時就會努力展開尋找、充足時就會懶得多長。所以施肥的位置最好在根系生長的範圍邊緣外,引誘根部往外多生長一點才能吸收到。地植時,施肥的最佳位置就在枝葉覆蓋範圍的邊緣下方;盆植時枝葉往往超過花盆,那就緊靠著盆邊與植物保持距離) - 硬塞是在惡整植物:
根系吸收能力最強的是在末端的新根,靠近頭部的老根幾乎毫無吸收力;而且施肥在外圍時,一旦濃度過高根系末端受損還能隨時長新的側根,就像枝條末端受損還會長側芽一樣,換成根頭受損就代誌大條了。
(這就好像人拿取東西是靠手掌而不是手臂,拿到太燙的熱水杯還能縮手,如果是每次拿一杯滾燙熱水都應往人家的肩頭塞、甚至硬潑到人身上是什麼意思?)
【養根之道三:營造健康的微生態】
大自然的基本規律是「一物剋一物」與平衡,每個物種都會有剋星才不會過度發展而失衡。有了植物就會有害蟲害菌寄生、有了害蟲害菌就會有益蟲益菌來抑制,現存植物億萬年來都是在這樣的平衡下生生不息免於滅絕,這部分較為複雜、未免文章過長得另外專文介紹。
【附錄:澆水的三個禪境】
禪宗修行有個說法:
第一階段渾渾噩噩,「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階段開始反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階段徹底了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學習種植的澆水也是一樣,第一階隨心所欲亂澆;第二階段就像孔子50歲才知道天命、小心翼翼乖乖按照SOP澆;第三階段則是孔子70歲終於能「從心所欲、不逾矩」。
當了解了澆水的心法之後,種植一開始就選擇排水透氣良好的介質、水分過多會排除而不會讓根窒息;每次澆水掌握「暴飲暴食」的原則幫助根部透氣呼吸;最後最重要的:營造栽培介質中良好的有益微生物菌相(也就是傳說中的EM菌如木黴菌、放線菌、蕈狀芽孢桿菌、枯草桿菌等等),即使栽培介質長期潮濕下真菌也不能作怪,這時後自然就能愛怎麼澆就怎麼澆、從心所欲而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