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松葉枯病治療

羅漢松葉枯病治療 post thumbnail image

【前言】
客戶幾株羅漢松隨著生長花盆大小已瀕臨極限,由於種植於陽台做為風水上的擋煞之用所以很重視狀況,希望在換更大更美麗的花盆時能順便配合清除舊有的所謂「山土」、並換用更優質的《強化型弱酸性栽培介質》以促使生長狀況良好。
換盆過程發現其中一株有感染葉枯病狀況,此病為松柏類重要病害、發生時如持續惡化可能導致整株枯死,一來客戶場所治療不便、二來因溝通誤解所被的栽培介質也不足,所以希望能帶回「住院治療」。

【羅漢松葉枯病】

羅漢松葉枯病是由半知菌類真菌所引起的,正確名稱應該說是「松柏葉枯病」,在不同樹種有許多不同名稱(如松樹的針枯病),引發的真菌也不只一種,但發病的狀態都類似:先有枝葉出現分散各處不規則分佈紅褐色乾枯且枯而不落、一段時間後會顏色會轉黯淡,如果不及時處理往往會逐漸擴散蔓延四處,最後造成整株枯死。

〔照片一〕可看到發病植株外觀上出現現不規則四處分布的乾枯枝葉,由於是發病初期數量並不多,隨著病程進展擴大枯枝葉將越來越多,最後則可能整株完全枯死。

〔照片二〕為近距離的發病枝葉特寫,感染的葉片從葉尖開始乾枯且呈現紅褐色,而已受到感染但細胞還未完全死亡的部分出現退綠轉黃褐化。

〔照片一〕
〔照片二〕

〔照片三〕發病部位呈現不規則分布,有時會躲在枝葉欉中而不容易被注意到。

〔照片四〕有時枯斑會從葉緣或其他部位開始出現、並非一定從葉尖開始,但受到侵害尚未乾枯的部位都會有褪綠與黃褐化的現象。

〔照片三〕
〔照片四〕

〔照片五〕隨著病情發展侵入枝條後就會整個枝條完全乾枯

〔照片六〕病原菌不只會從葉片開始侵害、也會直接侵害嫩綠色的枝條,圖中綠色枝條右側已經變色、且左側靠末端也有不規則的分布,紅褐的顏色與右側自然老化/木質化的深褐色有明顯不同,且感染的嫩枝表皮光滑、與老化/木質化呈現皺縮狀的「老人皮」也有明顯不同。

〔照片五〕
〔照片六〕

〔照片七〕植物的枯法有很多種、不同枯法往往是不同原因造成的,這就像人的很多疾病都會引起發燒、對醫學沒有概念的人只知道發燒,但專業醫生則能從細微的差異分辨出不同的病症。照片中這個枯的分布方式與色澤明顯與前幾張不同,應該是由葉螨所引起的。

〔照片八〕新芽是植物生命力的展現之一,如果連新芽都有感染就很不妙了。

〔照片七〕
〔照片八〕

〔照片九〕由〔照片七〕的不同枯法跡象,進一步檢視葉背,從邊緣往下反捲與葉片向下彎曲都像是蟲害叮咬傷疤引起的(就像有些人的皮膚傷疤會收縮牽扯皮膚),同時佈滿大量褐色小點也像是葉螨類叮咬造成的疤痕,進一步用高倍放大鏡檢視果然有大量的蟲與蟲卵。

〔照片十〕另一個跡象是有些枝葉看起來「髒髒的」,這是葉螨、薊馬、蚜蟲、介殼蟲等害蟲在吸食植物汁液時會排出名為「蜜露」的糖水,吸引螞蟻前來享用並提供保護對抗天敵。枝葉上殘留的蜜露會成為養分而引發「黑煤菌」生長而稱為「煤污病」(白話說就是糖水發霉),此病對植物不會有直接危害、但數量多了會遮蔽葉片影響光合作用,而最大的重點還是蟲害不斷吸取植物養分會造成營養不良。

〔照片九〕
〔照片十〕

【處理植物病害前應有的基本觀念】

  1. 絕大多數的病害都來自空氣傳染:
    植物的病原菌和人的同樣以病毒、細菌與真菌三大類為主,病毒只能透過昆蟲叮咬傳染(就像蚊子叮人傳染登革熱)、細菌則主要靠接觸傳染,而真菌有極細微的孢子可以隨風到處飄散,所以植物的病害絕大多數都是真菌性病害。有些真菌性病原菌如炭疽病、露菌病等的孢子雖然會落在土壤中潛伏、之後再隨風吹或水滴的噴濺而感染植物,但僅僅是消毒土壤也無法杜絕隨時從空氣中再次飄來;而就算是如青枯病之類以土壤傳染為主的細菌性病害,「與世隔絕」的盆栽中也不會無中生有變出細菌來(「萬物都不會無中生有」不應該是有受過基本教育的常識嗎?)。健康的土壤中往往益菌多於害菌,許多對植物病蟲害無知者遇到植物感染動不動就要拿土壤消毒整冤枉,這不僅無助於治療植物,反而會因殺死益菌破壞土壤微生態後、植物失去共生益菌的保護而更容易有問題
    〔註〕能引發立枯病的絲核菌是少數沒有孢子、只能靠土壤或有機肥等傳播的病原菌,這種情況才需要考慮消毒土壤。
  2. 不同病害有不同致命性,感染枝葉的往往只是小病、會侵入根莖的才是要命:
    人的疾病有小感冒或小皮膚病,也有會傷及心肺肝腎腦等重要器官的高致命性疾病;同樣植物的問題也分無傷大雅的小病與高致命性的惡疾,得先分清楚嚴重性才不會小題大作、或惡疾缺乏警覺而不知及時治療。常說「種植外行看熱鬧只會顧枝葉花果漂亮、內行看門道則注重根莖健壯」,植物的花果葉需要靠根養活,有根沒葉還能重長,但沒了根葉子也無法長久獨活。再深一層看,則植物莖幹皮下有一層「形成層」與「維管束」,「形成層」是植物的幹細胞所在,能分化成新的根或花葉芽;緊貼著「形成層」的「維管束」則是上下運輸水分養分的通道、相當於人的動靜脈,所以這部分才稱之為植物的「本命元神」。病原菌如果只侵害枝葉則對植物來說只是「皮肉傷」,一旦侵入莖幹破壞「形成層」植物就會失去重新生長能力、破壞了「維管束」則會阻斷水分養分輸送而像人的「心肌梗塞」一樣會立即死亡。
    〔註:〕本案例中的「葉枯病」雖然是從枝葉開始發病,但如任其擴散就可能會逐漸侵入主幹的「形成層」與「維管束」而造成整株枯死。
  3. 治療只是治標、治本才能避免復發:
    植物疾病的主要感染源既然是來自空氣的真菌類孢子,則無論怎麼治療都可能隨時再復發而沒完沒了,所以正本清源之道就在於強化植物的抗病能力才能避免不斷發生。這真要寫起來又是長篇大論,簡單講則不外乎給予正確適當的環境與栽培介質、均衡的營養包括充分的微量元素、以及使用益菌協助其對抗害菌三大基本原則。

【使用道具】

量少時我們使用如【圖十一】所示的手動氣壓型噴霧器,有長軟管與長柄的彎曲式噴頭可方便轉向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噴灑而避免有任何沒噴到的死角;

量大時則用如【圖十二】的28L鋰電池電動噴霧器,噴霧量大可快速濕透大量枝葉。(此產品為台灣工廠製造的外銷型機器,在市面上不容易買到而是向工廠直接訂購的,如果是只會用淘寶與蝦皮搜尋的外行人應該很難找到。)

【照片十一】
【照片十二】

【治療程序】

  1. 準備動作:先噴一遍稀釋苦楝乳
    消毒殺菌使用的二氧化氯是水性的觸殺型殺菌劑,為了幫助其完全沾附植物上而發揮效果,可先在植物上噴一層稀釋200倍的《苦楝乳》一來可作為展著劑,二來苦楝乳中所含的印楝素對真菌的生長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修剪前的消毒殺菌:
    松柏類葉枯病的病原菌孢子會從植物傷口侵入,而已經感染發病的枯葉上可能已經有大量孢子會隨時飛散侵入修剪的傷口,所以在修剪前得先以稀釋20倍的二氧化氯先行噴灑殺菌以免「嚕補嚕大坑」。噴灑時要上上下下反覆噴灑,等10~20分鐘乾燥後再度噴灑,如此重複3~5次確保完全殺菌。
  3. 修剪清除病灶:
    二氧化氯的優點就是安全性極高且分解快速、使用後只要數分鐘就能分解完畢同時完成殺菌,只有在高濃度時會刺激破壞呼吸道黏膜細胞,適當的稀釋下棋安全性甚至可以直接加入自來水中取代氯氣作為消毒劑,且安全性比氯氣還高;
    但二氧化氯的缺點則也是來自於分解快速而難以深入,所以只能清除植物表面的病原菌,對於已經深入植物組織躲藏在內的病原菌則「鞭長莫及」,所以在表面殺菌完畢後必須再將已感染的枯枝葉一一剪除以免繼續擴散。
    〔註:〕只有電解型的純二氧化氯在分解後不會有任何其他物質殘留才能作為自來水的消毒劑,而市面上有些「兩劑型」的並非純二氧化氯,未經確定成分前不應用於飲用水的殺菌消毒。
  4. 修剪後的消毒殺菌:
    在完全清除枯枝葉後,同樣在噴3~5次稀釋的二氧化氯以確保完全清除病原菌。

【治療後的養護】

  1. 更新栽培介質:
    栽培介質是植物健康的「根本」,每種植物各自有其適合的排水透氣性、保水保肥性與酸鹼值所以在大自然中每種植物都只會生長在環境與土質適合的地方而不是到處都長,不同土質的地方就會形成不同的「植物相」,反過來說有經驗者也能從「植物相」的分佈狀態推斷出該地區的土壤性質。
    以松柏類來說,絕大多數都偏愛偏酸性的土質,有些如紅檜、扁柏甚至需要《強酸性栽培介質》,在羅漢松則建議用《強化型弱酸性栽培介質》
    此外,微量元素則是植物抗病蟲害能力的關鍵,一來優質的栽培介質應該要包含有充足的微量元素;二來在花盆有限的空間內時間久了微量元素會逐漸耗盡、加上栽培介質中的有機質逐漸分解而使土質劣化,這造成許多盆栽植物在初期生長良好、隨著時間過去卻逐漸衰弱而最終死亡,所以建議最好每2~3年就要更新栽培介質以維持植物良好的生命力。
  2. 重新種植時可順便施用「底肥」:
    「底肥」指的是施用於根系下方的肥料,由於位置低不會強迫植物吸收(硬灌),而是讓植物的根系主動往下生長吸收而能自行控制,所以即使用量多也不容易造成肥傷,其養分比例則在做為基礎營養的考量下以氮磷鉀均衡為主。
  3. 「定根水」是重新種植後順利存活的重要關鍵:
    更新栽培介質時最好能適度清除舊有的、尤其是排水透氣性已經很差的劣質土壤。比較溫和的方式是用水柱逐步降舊土沖洗掉,但如果環境不容許也能用「乾洗」,也就是用釘耙不斷「刺打」讓土壤破碎而後掉落,至少要能露出部分的根系能接觸到新的栽培介質。
    在清除舊土後重新種植時,新的栽培介質不容易進入「張牙舞爪」的根系之間、用硬壓的方式又難以讓根系自然舒展,此時「定根水」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利用大量澆到淹水的方式讓栽培介質「浮動」、並隨著水由盆底排出下消同時將栽培介質帶入根系之間填滿空隙。此外,也可在定根水中加入《木黴菌發酵液》《蕈狀芽孢桿菌發酵液》,除了在第一時間提供根系保護外、也可幫助過程中根系傷口的修復與重新生長。
  4. 微量元素的補充:
    一般家庭種植不建議用化肥的原因在於:化肥是使用高純度原料製成,高純度代表無雜質、如果沒有特別添加調配就不會含有任何微量元素,這對植物來說形同缺乏維生素與礦物質的食物對人是「垃圾食品」一樣,除非是有特別添加標註「TE」(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的代號)、否則長期下來植物即使表面上生長旺盛但卻是「虛胖」缺乏抗病力;
    有機肥的材料則主要來自天然的動植物,或多或少都會含有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即使因為「微量」所以一般不會花大錢加以特別檢測也不會標記含量,使用有機肥還是比較不容易出現植物缺乏微量元素的狀況;
    如果是有缺乏微量元素的症狀、或擔心會缺乏微量元素時,可使用如《奧綠肥》之類有全面添加微量元素、或特別標註「TE」的緩效肥來做為主要或輔助性肥料。
    〔註:〕目前市面上的緩效肥絕大多數可能是因為技術不足、對植物營養外行或欺消費者不懂只要吹噓就好而大多沒有添加微量元素。
  5. 防蟲抗病養護:
    不只是病害、絕大多數的蟲害也都來自空氣的傳播而「雖遠弗界」、「無孔不入」,只要沒有做好防護則沒有感染只是「時候未到」。而有些病蟲害可能因種植新手看不懂、或初期不容易被注意到,等到症狀明顯時植物往往已經元氣大傷(例如此案例中的葉螨就體型微小肉眼難見、又躲在葉背不容易被發現,不只吸取植物養分影響生長、叮咬傷口還造成病原菌趁虛而入),如果要常保植物健康就得做好定期的防蟲抗病養護,可參考《植物養護包》的使用說明。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