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梔子花如何種植?

再論梔子花如何種植? post thumbnail image

【梔子花種植全配備】

  1. 栽培介質:《特調強酸性栽培介質》
  2. 肥料:礙於規定限制、請私訊臉書「小耕園」粉專詢問
  3. 健康養護:《植物養護包》
  4. 催花與促進生長:《溶磷菌發酵液(花葉版)》
  5. 維持土壤酸度(選配):《硫磺粉》

梔子花盛開時有著潔白的花瓣與迷人的香味而受到不少人喜愛,但許多人種植卻「屢種屢死」而認為梔子花很「難養」。但梔子花真的很難養嗎?這就要回到兩個老問題:一、企鵝在台灣好不好養?二、把台灣人和企鵝一起丟在南極哪個會比較難養?

種植的基礎是科學、不能靠憑空想像的編造一堆怪力亂神或鄉野傳奇,「大自然是最好的種植老師」,因為所有植物都遠在人類出現地球以前就自己繁衍存活了千百萬年,在大自然中自己能活得好好的,憑什麼人類拿回家種就會變得「難養」?只因為地球的環境、土壤千變萬化,而每種植物在演化過程歷經了「物競天擇」適應了一定的環境條件,在大自然中也只會出現在這樣的特定環境條件下而不是到處亂長,這就是所謂的「生態分布」,如果不了解這樣的特性而硬是要養在無法適應的環境條件中當然就會「難養」。

以前面企鵝的例子來說,相對於同樣是鳥類的雞,多數野生雞的原生環境與台灣的環境相似(台灣也有不少它們的野生近親),在食物豐富的環境中偏向葷素不居的雜食,所以在台灣隨便養隨便好。但大多數企鵝的「原生地」在經年冰天雪地的南極,所以演化出厚重的抗寒羽毛;南極的陸地終年冰封沒有食物,所以它們演化出在海中取食魚類。如果不瞭解這些特性而把企鵝當雞來養、在溫暖的環境中餵食雞飼料,那企鵝當然會很難養,然而動物園的企鵝養在低溫的冷氣房中、給它們冰冷的水池、餵食魚類,那企鵝不就都能活得好好的嗎?

【梔子花也是台灣的原住民】

出生成長在基隆、從兒時就喜歡獨自在山野亂竄,常常在基隆山野見到原生種的「山黃梔」,所以梔子花難養嗎?既然是台灣的原生種植物、在野外都能自行存活代表能適應環境與病蟲害怎麼會難養?關鍵在於梔子花會挑環境,在野外並不會到處亂長,熟悉特性就知道在特定的環境才會發現:水分充足的環境、有各種樹木聚集而在林下生成有機質豐厚、土質能維持一定酸度的排水透氣良好土壤,高大的樹木能幫其適度遮蔭等。

〔註:〕梔子花耐陰不耐曬也是適應原生地環境的結果,因為只能生長在有機質堆積豐厚的樹林間、高度又比不上其他的樹木而經常被遮蔽,所以演化出特別深綠的葉片來提高對光線的吸收效率,但適應了低光照環境就不耐強烈紫外線(這就像長期生存在阿拉斯加陽光較弱環境的紐因特人來到赤道區也不耐曬、而長期生存在非洲的黑人就特別耐曬),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和梔子花同屬茜草科又生長環境類似的近親-咖啡樹也是葉子特別綠而較一般植物耐陰。

台灣原生的梔子花稱為「山黃梔」,照片中的野生梔子花株高超過一層樓,不只會開花還會結果(拍攝於基隆八堵一帶)

【台灣市面較常見的梔子花品種】

梔子花的品種很多,有些是大自然野生的演化、有些則是園藝上人工培育改良的,市面上較常見的有:

  1. 山黃梔:
    株型較高大,在市面上幾乎見不到,但屬於原生種,除了台灣之外也廣泛分布在包含日本、琉球到中國南部的東南亞地區。山黃梔不只會開花還會結果,花瓣六辦單瓣,果實可做為中藥材(中藥店可買到稱為「黃梔仔」),也是傳統的黃色食物染料,如傳統的醃蘿蔔、粉粿、黃色麵條等多是用此染色,「黃梔」之名正是由此而得來。
  2. 玉堂春:
    園藝培育的重瓣品種,也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品種,花型飽滿但也失去了生育能力而只會開花不會結果。而玉堂春還分為大花、小花的不同變異。
    (註:單瓣的山黃梔也有園藝培育的大花品種,但市面上較少見)
  3. 雀蛇梔子:
    野生六辦單瓣品種,葉子較山黃梔或玉堂春小而狹長,有如雀舌而得名,株型較小花也較小,能結果但一般在台灣的園藝培育結果率不高。
  4. 姬梔子:
    由日本引進的品種,株型最小花與葉也最小,尤其是所謂的「八房姬梔子」常被用於盆景的栽培中(在日本園藝界中「八房」指的是比野生品種還矮小的人工培育種)

〔註:〕目前我們種植的有「大花玉堂春」、「大花山黃梔」(園藝改良種山黃梔)、「雀蛇梔子」、「八房姬梔子」,而台灣原生種的「山黃梔」則在市面遍尋不著,只好由野外採種自行培育中。

【栽培介質】

  1. 穩定的強酸性、穩定的強酸性、穩定的強酸性:
    (注意:這裡所說的「強酸性」是根據不同植物的環境適應條件來分類、而非化學上的強酸性,參考文章:【植物與土壤酸鹼值】
    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根本」,絕大多數植物演化適應了特定條件的土壤、換了不同的土壤就可能無法適應而難以存活,這就像不同動物演化適應了不同的食物,貓科的獅虎必須吃肉、兔子必須吃草,用錯了飼料就會養不活一樣(但有些動物像豬葷素不拘甚麼都能吃,同樣也有些植物適應的範圍很廣不挑土的)
    種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良好的栽培介質必須能維持長期的酸鹼值穩定,也就是其中的組成材料必須能不斷釋放適當的成分來維持土壤的酸鹼值而不會讓植物在有如洗三溫暖的環境中上上下下。坊間許多缺乏基礎科學知識、對種植一知半解的流言,不知如何從根本上讓土壤維持適度酸性而流傳得不厭其煩地經常使用硫酸亞鐵、醋等澆灌,這其實都是只知治標、將問題複雜化而自找麻煩的下策。
  2. 微量元素豐富:
    植物所需的營養素中以「氮磷鉀」為最多、稱為「大量元素」,「鈣鎂硫」居次、稱為「中量元素」,「鐵銅鋅錳鉬氯硼」最少、稱為微量元素。大量元素與中量元素主要作用是建構組織所需的「建材」,所以需要量最大。然而植物在製造抗病蟲害物質以及各種特殊成分時,微量元素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有如工廠中鎖千百顆螺絲只需要少量螺絲起子、需要量不多但少了則所有的螺絲都無法發揮作用一樣。
    一般剛入門的種植新手往往只知道「氮磷鉀」而忽略了中量元素與微量元素的重要性,這就像人只吃和有「蛋白質、脂肪、醣類」三大基本營養素而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的「垃圾食品」一樣,長期下來就會導致生理功能運轉失常、免疫力下降的「虛胖」。
    而梔子花之所以需要強酸性栽培介質,正因為微量元素大多為金屬元素、一般只能溶於酸性環境才能被植物所吸收,梔子花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高、而演化於強酸性環境中被「寵壞」導致吸收力又弱,所以只要土壤酸性不足就會因缺乏微量元素而出現大量黃葉與落葉、生長衰弱最終枯死。
    〔註:〕一般植物在缺乏微量元素時,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缺鐵」,所以流傳的偏方就是經常澆灌「硫酸亞鐵」,之所以說這是「缺乏科學知識、對種植一知半解」,一來硫酸亞鐵雖是酸性但易溶於水、一旦澆水就會流失而不穩定需反覆常常澆灌;二來植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不只是鐵、只知用「鋸箭法」治療方式的補鐵,則其餘「銅鋅錳鉬硼」等微量元素怎麼辦?三來鐵是宇宙間最豐富的元素之一,除非是太「垃圾食物化」的介質否則很少會真的缺,而微量元素少了不行多了則會有毒,累積鐵太多也會造成植物的「鐵中毒」,許多人如此用之所以沒出現問題,其實是在不斷澆灌硫酸亞鐵、又不斷在下次澆水時將鐵淋洗掉,這豈不是在「脫了褲子放X-自找麻煩」嗎?
  3. 兼具保水性與排水透氣性:
    同樣是許多對科學無知、對種植一知半解的人,聽到「排水透氣性」就只會想到「砂土」,一來砂土其實就是微小的石礫,本身無排水透氣性而是靠著之間的縫隙來排水透氣,一旦混入其他材料可能堵塞縫隙就會失去排水透氣性;二來自然界中砂土地往往生態貧脊、少有植物能生長不是沒有原因,偏偏要「逆天」拿自然界大多植物都不能接受的砂土來種植怎麼會合理?
    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空氣(正確說是氧氣),有些植物原生在積水或不透氣的土壤中自然演化出特殊的呼吸能力,如蓮花的莖桿有許多中空管能由葉子輸送空氣到根部;落羽松與紅樹林長出直立柱狀的「呼吸根」能伸出水面、有如浮潛帶著呼吸管一樣而不會悶死。然而前面說的梔子花原生在樹林間的潮濕環境,同樣是被「寵壞」而不耐乾旱,且土壤中長年堆滿了落葉等形成豐厚的有機質纖維層,不僅能保水還鬆軟透氣,此外有機質分解不但會釋放出其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最終還會成為「有機酸」而維持穩定的土壤酸度,所以在野外原生的梔子花只會生長在這種環境中。
  4. 必要時添加《硫磺粉》:
    種植上著名的「陽明山土」指的其實就是和陽明山區常見的酸性壤土一樣而不是真的來自陽明山(陽明山是國家公園怎麼可能容許亂挖土、再說真的不斷大量挖也早被挖光了),原因在於陽明山是古老的火山,至今仍有硫磺噴出,而硫磺正是大自然中土壤酸性的主要兩種來源之一(另一個是前面說的有機質分解),而另外如鹿沼土也是顏色偏黃呈酸性,同樣是由含有硫磺的火山土燒結而成。硫磺在大自然中會因微生物分解或自然氧化而成為硫酸,少量而緩慢的穩定釋放維持土壤酸性。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土壤可能會失去酸性,此時就可適量添加硫磺粉,添加量根據花盆的容土量(就像湯加鹽的量得看水量)、植物的種類而定,以梔子花所需的酸度來說,建議每公升添加2g,一次添加即可維持2~3個月的穩定。
    〔硫磺粉也是中藥的一種、在傳統中藥行就買的到,2~3個月一次每次少量即可,一大包只需要數十元可以用很久,比較起來「硫酸亞鐵」貴森森每個禮拜都要澆、還有「鐵中毒」的危險,只會用這種又麻煩又貴的東西不是無知是什麼?

【施肥】

梔子花除了冬季低溫期會出現「凍長」的休眠狀態外,從春天到秋天都不斷邊生長邊開花,長得快生的多自然就要吃的多;再加上梔子花原生在的地點有機質豐富,分解後能形成充足的肥份,所以也養出了梔子花對養分的「大胃口」:

  1. 以「氮磷鉀均衡」有機肥為基本三餐:
    氮肥是形成胺基酸的關鍵材料、而胺基酸形成蛋白質、蛋白質構成細胞,所以對多數植物來說氮肥的需求量往往是最大的,因此所謂的「氮磷鉀均衡」並非三者相等,而是氮肥稍多、磷肥稍少、鉀肥居中,三者比例在5:3:4~4:2:3之間。
    使用有機肥的優點,一在於如前所說,分解後會形成有機酸而維持土壤酸度;二在於能供養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不僅能協助植物抗病、還能協助植物吸收微量元素;三在於豐富的有機質能維持土壤的鬆軟而能兼具良好的排水透氣性與保水性。
    施肥的量同樣是以植物種類與花盆的容土量為基準,有機肥的標準通常是每公升5~10g,每1.5~2個月一次(消化吸收就是要這麼久),梔子花屬重肥植物增加至1.5倍都還好,關鍵在於:施肥不要靠近根頭、施肥不要靠近根頭、施肥不要靠近根頭!植物的根系會在土壤中到處生長找水找肥,找到時自己會根據需要控制吸收,就算是濃度高到會「燒根」也只是燒到末端,不但自動避免吸收過量且能再長側根而不會有大礙。許多新手往往怕植物吸收不到而堆放於根頭,肥份隨澆水而下形同強迫吸收、過量就會造成肥傷,這就像怕小孩長不大而三餐都用強灌一樣早晚被撐死!嚴重時更可能直接「燒毀」根頭、整個根系報銷植物就立即「暴斃」!建議地植時沿著樹冠邊緣挖溝、盆植則沿著盆緣挖溝埋入、覆蓋土壤超過2cm即可。
    〔註:〕在我們的種植實務中,有機肥的施用量即使達到上述標準值的5~10倍也不會有肥傷,關鍵就在於「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2. 促進生長與開花:
    理論上磷肥可促進開花,但實務上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開花與成長方式,所以所需的養分不盡相同,梔子花和玫瑰、藍雪花、蕾絲金露花、日日春等一樣只會在新芽上長出花苞、而且是「邊生長邊開花」,如果新芽不生長則磷肥再多也無處開花,所以搭配《溶磷菌發酵液(花葉版)》來同時促進新芽生長與花苞形成才能達到最好的催花效果。
    此外,磷肥屬於難吸收的肥料,根據統計通常施肥後植物真正能吸收的往往不到20%,所以許多人施用的磷肥往往大多被浪費掉了。《溶磷菌發酵液(花葉版)》除了含有適量的磷及促進開花與生長的成分外,更重要的特殊能力就是幫忙分解磷肥而幫助植物吸收,提高樹被吸收效果就相當於施用了數倍的磷肥,所以配合前述的「氮磷鉀均衡」肥料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3. 微量元素補充:
    梔子花之所以偏好強酸性土壤正是因為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高,但如果栽培介質中缺乏微量元素則再酸也是白搭。有機肥的材料來自各種動植物,其中自然包含動植物體內所含的微量元素,但實務上因為含量極少很難測定,一般有機肥也不會特別標示,所以雖然是在大多情況下,使用富含微量元素的強酸性栽培介質配合有機肥就能讓梔子花長期維持穩定,但在某些特殊狀況、或是原本所用栽培介質本身就「不夠健康」而缺乏微量元素時,就可靠慮配合包含較完整微量元素的緩效肥如《奧綠肥》之類的適量撒在土面來補充〔註:所謂「適量」就是要看包裝說明上的用量〕

〔註:〕有時在連續大雨下,梔子花會出現部分黃葉的情形,這在許多對種植一知半解者又會說成是「水太多」造成的「水傷」(聽起來好像是人的白頭髮也是因為水喝太多而水傷般充滿想像力),但別忘了在全生雨量最豐富的基隆就有原生梔子花,所以只要土壤排水透氣良好梔子花並不怕水多,關鍵在於微量元素大多不是很容易溶於水,在雨水的大量淋洗下土壤的溶出速度跟不上雨水的淋洗而造成暫時性的「缺素」,基本上不會有大礙,但如果求好心切則可用上述的緩效肥,其原理是在每次遇到水時就會溶出少許供植物吸收,雨水邊淋洗邊溶出下就比較不會造成這種暫時性的缺素。

【澆水】

梔子花既然能生長在全台灣雨量最多的基隆,就代表其偏愛潮濕環境;但另一方面又只會長在排水良好的山坡地,代表其根系「不善於閉氣而怕悶」,所以只要栽培介質排水透氣性良好原則上要保持水分充裕;至於土壤長期潮濕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容易有致病性的真菌,對某些抗病力差的植物會造成問題,然而梔子花既然能將潮濕而黴菌猖獗的基隆當成故鄉〔註:冬天到春天的雨季期間甚至連牆壁都能長出黴菌〕,自然是對真菌有演化出良好的抗病力而不需太擔心。關於種植的澆水可進一步參考:【從植物的根本談澆水與施肥】一文

【光照】

如果仔細觀察應該就不難注意到:健康的梔子花葉子顏色比大多數植物都更深綠,這是因為梔子花的特性必須與其他眾多樹木「群聚」下生存、然而植株又比大多數樹木矮小而常被遮陰,因此演化出對光線吸收效率更好的深綠色來得到足夠的光合作用,也因適應了稍有遮陰的環境而不耐曬,容易被強烈陽光下的紫外線所曬傷。這就好像人的腸胃吸收效率高就能吃得少、但食量小不代表不用吃,植物的能量來自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越充足則獲得的能量越多就有機會長得越茂盛並花開越多,因此在不受強烈紫外線傷害前提下、光照越充足還是會長的越好。

【病蟲害管理】

梔子花既然是台灣就有的原生物種,長期在沒有人為干預下就能自己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自然是對本地的病蟲害有良好的抵抗力。因此在微量元素充足的前提下再配合《植物養護包》強化抗病蟲害能力就很少會有問題,偶爾會見到的有:

  1. 粉介殼蟲與跟粉介殼蟲:
    這是兩種長相相似、但其實不同種類的介殼蟲。粉介殼蟲除了偏愛巴在木本植物的嫩枝上一動也不動的吸食汁液外、還常因群聚包圍嫩枝而引發真菌的二次感染,乍看之下像一團白色小棉球,是梔子花最常見到的蟲害,但梔子花也能承受而很少會引起嚴重問題;
    根粉介殼蟲則更難被注意到,在某些植物上會鑽入土中巴在植物的根上吸食,但在梔子花上則少見出現於根部(也許是潮濕加上酸性),通常是螞蟻在樹幹基部或樹枝上堆土來幫忙掩飾,所以如果在樹幹或樹枝上出現不明小土團就得要注意,直接用水柱將土團沖散洗淨即可。
  2. 咖啡透斥天蛾:
    咖啡透翅天蛾因翅膀是透明的,幼蟲專以茜草科的如咖啡樹葉為食而得名,在同為茜草科的梔子花、仙丹等上也會見到,因成蟲透明的翅膀在飛行時快速拍動下幾乎看不到、體型線條又像蝦子而博得了「飛天蝦子」的外號。此蟲在現今的生態破壞下數量並不多、尤其是在城市地區更為少見,所以一旦遇到了只能說「恭喜中獎」。
    咖啡透翅天蛾的幼蟲體型碩大(相對於其他蝶蛾類幼蟲來說),因此食量也不小,但木本植物大多壽命長、在千百萬年與這些「食客」共同演化下很少會因為葉子被吃光而夭折,往往是在葉子被吃光、或自己「脫光」葉子讓蟲沒得吃而不再來後就能迅速恢復生長,因此如果不心疼梔子花會因此而少開很多花下倒也不必太擔心。
  3. 灰黴菌之類的真菌感染:
    所以說「灰黴菌之類」是因為能感染植物的真菌族繁不及備載,且大多都能經由空氣散播孢子而無孔不入,沒有經過培養鑑定很難確定種類而以「灰黴菌」為代表。前面說了梔子花適應潮濕的氣候下對真菌有良好抗病力而很少被感染,但「灰黴菌」偏好攻擊植物的花苞或漿果,梔子花在微量元素不足而抗病力衰弱時就容易被趁虛而入,受到感染的花苞會呈現褐變枯萎、或直接掉落而在斷點上呈現枯褐狀,對植株本體而言沒有致命性,但對種植者來說眼見好不容易有花苞卻一一掉落的失落感卻是最大的打擊,防治之道除了微量元素充足外,定期使用苦楝乳枯草桿菌做預防性保養也能大幅降低感染機率。

栽培介質的更新

長在地上的植物(地植)往往能生長數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都沒問題,但花盆中的植物卻常在數年後開始衰弱甚至最終死亡,關鍵還是在於微量元素!大地的微量元素相對來說能在生生不息的循環中無限量供應,而花盆的空間有限,無法維持長久而會逐漸耗竭,少了微量元素植物也就無法維持健康而百病叢生。

〔註:〕這就是生態的「量體」不同,例如大湖泊中不需要任何人為干預就能維持水族的生生不息,而在小魚缸中如果沒有打氣與餵食就養不活。

栽培介質的「使用年限」依其所用材料與照護方式而不同〔註:這就像車子的使用年限也會因車廠用料品質、使用者的保養而不同〕,以我們的《特調強酸性栽培介質》來說,在本文所述的照護方式下可使用2~3年以上,至於更新土壤的方式則有兩種:

  1. 配合換盆的更新:
    植物枝葉生長的「量」和土壤所能提供的根系生長空間息息相關,這就像動物體型越大就需要有越大的腸胃,當枝葉生長量超過根系所能負擔時植物健康就可能出問題。所以如果希望梔子花長得更大株更茂盛就得適時地更換大盆,提供根系更多的生長空間。這種狀況下如果原來的栽培介質狀況良好下可直接將植物由小盆中移出,放入大盆中並補充多出空間所需的栽培介質即可,這樣的狀況因為對植株影響不大任何時候都可進行
    如果原來的栽培介質狀況不加則建議用水柱將舊栽培介質適度沖掉(水洗根)、或用釘耙將舊栽培介質打碎打鬆而脫落(乾洗根),放入新盆補滿土後切記「定根水一定要澆好澆滿」。這種更新方式在我們專業也是全年皆可,一般種植者沒有把握則可在冬季休眠後到春季重新生長前的期間進行;
  2. 原盆更新:
    一般的住家空間有限、花盆也不可能無限度一直換大,所以生長到一定大小後就只能原盆更新(包含換用同樣大小的新盆)。此時可先將植物由舊盆中移除,除去根團外圍約占半徑1/3~1/2的舊栽培介質連同切除根系(其餘就栽培介質如前述視情況決定是否洗根),放回原盆後填滿新的栽培介質即可。完成後同樣切記「定根水一定要澆好澆滿」,且這種方式的更新最好是在休眠期配合後述的修剪進行比較安全。

〔註:〕舊的栽培介質如果狀況良好,可和新栽培介質個半混合使用,如果狀況不好就只能丟棄。(個人觀點:有機栽培介質材料都來自大自然、也能被大自然所回收循環,棄置在荒郊野外會被自然「同化」不會有汙染環境之虞。)

【修剪及其他】

  1. 梔子花的修剪:
    梔子花只會在新芽上長出花苞,而且每長出一個花苞同時就會在旁邊長出2~3枝側芽而形成新的花苞,所以在良好照護下會越開越多,但也因此在開花期間內不宜修剪以免降低開花量,只要適度將細弱而明顯停止生長也不出花苞的「盲枝」剪除即可。〔註:參見臉書社團貼文:梔子花在花期不要修剪!
    為了控植株的長勢並促進來年長更多新芽開更多花,可在冬季休眠後到春季重新發芽前(建議在春分、也就是農曆春節前後)做大幅修剪,除了將盲枝與較細弱枝條剪除外,粗枝也可依所要的樹型適度裁短。
    〔註:〕不要擔心此時梔子花會因過度修剪而夭折,參見:【植物砍光了枝葉為什麼不會死】
  2. 扦插與繁殖:
    梔子花很少用種子繁殖,而除了山黃梔會結果、果實成熟後種子可供播種外,一般的園藝品種不太容易結果也無從用種子繁殖,通常是採用扦插的方式。
    扦插上通常會採用當年或一年生、已經有木質化的半熟枝條,未成熟的綠色枝條或老枝的扦插存活率很低;梔子花雖然偏好潮濕環境,但帶葉扦插時無根的狀態下卻能很耐久,只要適度的保濕,於春季植株發芽前取成約10公分長並保留1~2片老葉直接扦插於《特調強酸性栽培介質》中,放在明亮但日曬不到之處即可。
  3. 摘花:
    梔子花每朵的開花時間通常只有1~2天就會開始變黃後逐漸凋謝,舊時的婆婆媽媽會將剛開的花苞摘下放在有水的淺盤中、讓花底部浸泡於水中保濕,放在室內就可以有滿室的花香,而且提早摘花還能促使新芽加速成長更快開出下一輪花。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