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前傳 – 給入門級的新手

【為何要施肥?野外植物為何不需要施肥?】

野外植物不需要人為施肥,是因為「落葉歸根」、養份能不斷循環再利用。但人工種植的植物,一方面是環境無法構成完整生態,這就像池塘夠大就不需要打氣也不需要餵食魚蝦就能長的很好,但家裡魚缸不打氣不餵食能養的活嗎?

另一方面則是人類的採收帶走了養分、或是澆水時造成養份的流失。流失的養分除了氮肥有可能透過固氮微生物從空氣中吸收外,其餘磷鉀鈣鎂硫鐵銅鋅錳鉬氯硼等都只能靠人為施肥補充回來。

【肥料等於是植物的食物、吃越多越長越快嗎?】

不完全是。植物與動物不同,動物所需的營養包含了提供建構身體的材料外,也昰能量(熱量)的來源;植物的能量來源則是光合作用,肥料中的養分只是供應建構身體所需的材料。

如果把植物比喻成一部機器,則光照就像是電力、水分和養分只是原料。當機器電力充足運轉快速時,供應更多的原料就能生產越多;但如果電力不足只是猛塞原料反而會把機器搞壞。

所以合理的澆水施肥必須看環境而定,光照充足植物生長快速時,植物就需要比較多的水分與養分;光照不足生長慢時,過多的水分與養分反而會造成傷害。

【植物需要哪些養分?】

植物需要量最大的養分是氮、磷、鉀三種,又稱為「大量元素」或「肥料三要素」;其次為鈣、鎂、硫三種被稱之為「中量元素」;還有就是少量需求的鐵、銅、鋅、錳、鉬、氯、硼等稱為「微量元素」。所謂的「微量元素」並非指環境中含量稀少,而是植物的需求量很少。但需求量少不代表不重要,這就像人對醣類、脂肪、蛋白質三種營養素的需求量最大,但需求量少的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反而往往是人體飲食平衡與健康的關鍵。

  1. 氮-促進莖葉生長:
    氮昰構成蛋白質的關鍵元素、蛋白質則是細胞的最基本材料,所以氮肥對植物來說就像動物吃肉或豆類。
  2. 磷-促進開花:
    磷昰構成遺傳物質(DNA、RNA)的重要元素,能促進植物的花芽形成與生長。
  3. 鉀 – 果實與根、莖肥大:
    鉀是植物將光合作用能量轉換為糖分儲藏的重要「工具」,所以果實的大又甜、莖的粗壯、以及如高麗菜菜球的肥大與蘿蔔等根莖類的肥大都需要有充足的鉀肥。
  4. 鈣:
    鈣是動物骨骼的關鍵成分,缺鈣會造成骨質疏鬆。植物雖然沒有骨骼,但細胞卻有形同「外骨骼」或「外殼」的細胞壁,鈣則同樣是細胞壁的關鍵元素。缺鈣會造成細胞壁無法形成而使植物細胞崩潰枯萎,充足的鈣也可讓「外殼」堅硬而提高對病蟲害的抵抗力。
  5. 鎂:
    鎂是構成葉綠素的關鍵成分,缺鎂會造成葉綠素缺乏而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此外鎂還能幫助植物對磷肥的利用,所以間接也有促進開花的作用。
  6. 硫及微量元素:
    硫涉及了生物體的許多酵素、作用機制複雜,但正常環境下很少會缺乏所以略過不提。此外鐵、銅、鋅、錳、鉬、氯、硼等微量元素則更複雜,屬於高階班課題在此先不詳述。

【常說的高xx肥昰什麼意思?】

就像人的食量有限,如果要飯多肉多菜多什麼都多,最後的結果就是撐死。土壤能容納及植物能吸收的養份總量也昰有限,肉多了飯與菜就得少、菜多了肉與飯就得少,所以肥料使用主要看的昰氮磷鉀三要素的比例

  1. 高氮肥:
    氮的比例高、磷鉀的比例低,主要用於促進莖葉生長如葉菜類或觀葉植物。
  2. 高磷肥:
    磷的比例高、氮與鉀的比例低,主要用於促進開花。
  3. 高磷鉀肥:
    磷與鉀的比例都高、氮的比例低,主要用於同時促進開花與結果。
    (註:理想的高磷肥或高磷鉀肥應該還要額外添加鎂,參考前面一段對鎂的說明)
  4. 高鉀肥:
    鉀的比例高、氮與磷的比例低,主要用於果實增甜、高麗菜的菜球肥大、蘿蔔馬鈴薯等的根莖肥大等等。
  5. 氮磷鉀平均肥:
    屬於營養均衡較通用的肥料,適合大多數植物的苗期與平時使用。然而大多數植物對氮磷鉀三種養份的需求並非一樣多,所以最理想的平均肥並非三者完全相等,而是氮:磷:鉀=5 : 3 : 4 才是最理想的比例。

〔註〕:不同植物有不同營養需求,例如眾所周知的香蕉是高鉀水果、含鉀量特別高,而這些鉀都是來自肥料的吸收,所以香蕉生長對鉀的需求量也特別大;十字花科大多是高鈣蔬菜、所以生長期對鈣的需求量也比一般植物高。)

 許多新手往往對養份的比例不甚了了,只知道看「開花肥」、「花果肥」等名稱,其實這都是廠商的「老王賣瓜」,對不同植物的不同需求未必能真正符合,再說植物才不鳥這些廣告詞只管養分比例對不對,所以新手要學種植還是得學會看包裝上的營養比例標示。

【有機肥和化學肥料有什麼差別?】

其實對植物來說都沒差,植物沒有嘴巴牙齒、也沒有消化系統,根部只能在吸收水分的同時吸收容於其中的簡單化學成分,所以就算有機肥也要分解成和化肥一樣的簡單成分才能被吸收。

真正有差的昰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野外的植物億萬年來沒有人為干涉、算起來都是有機的而能生機盎然,靠的昰有大量與植物共生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不能行光合作用,只能靠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作為能量來源並釋放養分供植物吸收,同時還能幫植物對抗各種病蟲害。完全使用化肥的結果就會導致有益微生物都餓死了,植物失去保護就容易感染各種病蟲害。

【為何施肥超過一個禮拜植物都沒有反應?】

就算是人吃藥也需要時間吸收(一般空腹約20~30分鐘)才會發生效果,植物的生理作用比動物慢,如果是可直接吸收的即溶式化肥,吸收後到反應在植物的生長上大約需要一週左右;如果是有機肥還要先經過分解才能是放養分,那時間可能會長達兩週。

【多久施肥一次?】

依照前面所說的,即溶式化肥施肥後約需一週產生效果,最佳的施肥間格約在1~2週一次;有機肥則建議半個月到1個月一次。

那一次施更多的肥料是不是就能撐更久呢?理論上好像是,實際上施過多的肥可能會造成肥傷!種植管理照護的最高原則就是「澆水要暴飲暴食、施肥要少量多餐」,如果希望有可以很懶惰的種植方式,那只能說:種質絕對不會是適合懶人的活動。

如果是將大量有機肥埋在根系的下面、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底肥,植物的根系可以根據需要往下生長吸收,這樣就可以避免肥傷而支撐長達2~3個月,這是種植短期疏菜類作物常用的方式)
(有一種新型的化肥稱為「緩釋肥」或「控釋肥」、「長效肥」則是另一回事,這種昰將高濃度化肥包覆於特殊材質的外殼中,隨著每次澆水都會溶出少量的肥份,藉由材料科技達成「少量多餐」的目標。

【施肥的位置如果離植物太遠會不會吸收不到?】

植物根部吸收能力最強的是在靠近末端的新生根尖位置,而不是靠近基部的老根頭,施肥太靠近不僅容易造成肥傷還反而才不容易吸收。這就好像人是靠手指在拿東西,有人給你東西時卻偏都怕你拿不到而推到你的肩膀邊,這樣會不會很想給他巴下去?最佳的施肥位置時在枝葉覆蓋範圍的邊緣位置,盆植空間不夠就盡量靠近盆邊遠離植物

另外,有機肥蟲蟲也很愛,如果不想引來一堆小蟲就要挖洞或溝深埋,覆蓋土超過 2 cm 以上就能避免蟲蟲大集合;反之,化肥中的緩效肥(緩釋肥、長效肥)靠的是每次澆水溶出一點點養分,埋在土中受潮容易釋放過量,這時就應該減量使用,或直接放在土面避免深埋。

【使用液肥時、澆灌與噴葉哪種方式比較好?】

植物根系的兩大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吸收水分與養分,除了吸收能力強、同時也會主動依據植物本身的需求而有一定程度的選別能力,不是只被動的給什麼肥都照單全收。

除了根之外,植物的莖葉表面也能吸收水分與溶解於水份中的養分,但只能以被動式的滲透方式,缺點是不像根具有主動吸收(逆滲透)與選擇的能力,優點則是不需經過輸送與分配就能直接作用在吸收的部位,作用的速度比根部吸收快,專業種植上常用於生長狀況的快速調整或局部調整,這是專家技巧新手不宜隨便模仿

打個比方:透過灌根的正常吸收就像人由腸胃吸收,噴液則像是打點滴,專業醫生用點滴方式給藥或補充營養會比腸胃吸收來的快速而精準,但如果不懂醫藥的人、不懂拿捏用藥就往血管理滴、甚至連牛奶果汁酸辣湯牛肉湯都照樣拿來點滴,用膝蓋想想看會有什麼結果?

所以除非是很了解植物的需要,有把握懂得精準控制,否則新手還是盡量乖乖的灌根,不要搞不清楚迷迷糊糊的什麼液肥都拿來噴葉!


【附記一:關於「蚯蚓糞/蚯蚓肥」與「環保酵素」】

先說結論:蚯蚓糞絕對是好東西、但好東西不代表就是萬能仙丹!植物和人一樣,營養均衡是最重要的,如果基本三餐不能營養均衡就算有千年靈芝萬年人蔘還是一樣難以維持健康。

蚯蚓和植物共生了億萬年,土壤中腐爛的植物碎屑經過蚯蚓的消化道及其中共生的有益微生物分解吸收,排出後就成了植物最容易吸收的養分。但蚯蚓也不能無中生有,排出的成分會依據所吃的食物而有不同,例如高鉀的香蕉皮吃多了、排除的蚓糞含鉀量就高,高氮的黃豆渣吃多了、排出的蚓糞含氮量也會比較高 … … 然而不同植物所需的營養成分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的營養成分也不同,一味的迷信蚯蚓糞而不問其中的養分是不是符合植物的需求,最後植物還是會營養失衡而長不好。

這就好像對人來說,台灣藜(紅藜)是好東西,但也不能因此就當成仙丹而三餐只吃台灣藜而不吃其他任何東西。人在不同階段、男女老少所需的營養平衡也不同,無論是再好的健康食品都還是得要有均衡的營養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除了蚯蚓糞之外,其實所謂的「酵素」也是一樣。這其實是由做為材料的植物上所存在的天然共生益菌所發酵分解,對植物來說絕對是好東西,但分解出來的營養成分比例同樣會隨著所使用的材料而有所不同。一般人對各種材料的營養成分比例並不清楚,使用蚯蚓糞、酵素等這類天然資材時無法掌握到其中的營養成分比例如何,也要學會「與植物對話」、也就是藉由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態了解植物需求上的過與不及,適度的加入其他肥料來配合達到植物的營養均衡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附記二:客人詢問案例】

〔問〕

前年大概是五月份時,家中的幾棵重瓣朱槿花朵持續綻放著,不解何以植入住家附近人行道上好大花盆裡的朱槿未能有綻出的花苞(幾個月後始知是為高大的老榕樹遮擋住日照)?
為此特意的改採用市售台和3號大補帖3-7-3開花專用肥料,請教以此肥料氮磷鉀的比例,家中幾棵的朱槿卻因此新生的葉片都轉變成小小的葉片?

〔答〕

  1. 許多肥料廠自己其實沒有在種植,對不同植物的不同營養需求並不是真的了解,所以常說不要看廠商自賣自誇的標示「開花肥」就相信適用於所有開花植物,就像父母取名為「發財」、「美麗」的未必就一定是富豪或美女。一般來說植物的氮磷鉀需求中以氮肥較高、磷肥較低,所以氮磷鉀比在5/3/4或4/2/3左右可視為「均衡肥」
  2. 植物和人一樣需要營養均衡而不能過度偏激 揠苗助長,就像人青春期發育時蛋白質的需求就高,但也不能只大量吃肉而不攝取適量的蔬果與米飯。所用的氮磷鉀比為3/7/3已經 過度偏激,磷肥過高超過植物的需求而氮肥與鉀肥不足,再加上朱槿為邊生長邊開花,對氮肥的需求比其他植物來的高,氮肥不足當然葉片會無法充分生長。
  3. 此外,施肥還要看環境。植物的基本能量來自於光合作用,光照不足形同吃不飽,此時還要猛催花加大消耗等於要逼死它,這就像男人娶了老婆每天不給它吃飽營養不良了還要逼她猛生孩子一樣!
  4. 從另一方面說,光照不足下植物的能量不足,如果氮肥還過高促進生長會消耗更多能量、磷肥過高拼命促進開花也是如此,結果就是植物沒有剩餘的能量可製造抗病抗蟲物質而容易出現病蟲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 #虛胖,正常來說反而要提高鉀肥來促進能量的儲存累積。

結論: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基本能量來源,就像機器的電力、車輛的油料,植物如果能量不足就一切免談,建議改用氮磷鉀比例相等的肥料溫和催花就好。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