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不對!
植物的根系除了負責吸收養分水分,也會分泌生長激素刺激莖葉生長,所以根系越旺盛當然能長得越好,但「旺」不等於「壯」,許多人不深入了解原理只會自行腦補下,誤把兩者混淆,於是就有不肖育苗者用生長激素來養出根系粗壯的草莓,藉此吸引不知情的消費者購買。
【說明】
- 負責分泌生長激素刺激新葉生長的是細根而非粗根:
植物的根可分為粗根、中根、細根。粗根即是老根,功能是支撐而幾乎沒有吸收養分水分功能,中根則主要適用於儲存養分,細根才是負責吸收養分水分與分泌生長激素刺激莖葉生長的主力。 - 從物理上來說,根系越細、能吸收養分水分的表面積相對也越大:
國中物理的題目(有時也會出現在智力測驗),一塊正方形有六個面,一刀切成兩半後多了兩個面,也就是總表面積多出了1/3,如此每切一刀就多了1/3的表面積,換句話說在總質量相等下,個別體積越小則總表面積越大!
植物根系吸收靠的是表面,表面積大小直接決定了吸收能力的強弱,尤其是新根上無數微細的根毛更佔了絕大部分吸收能力,所以在總質量相同下(也就是長了一樣多的「肉」),又細又多的根系吸收力會遠大於粗壯的根系。 - 草莓的根是「消耗品」:
絕大多數植物的根是「定根」,沒有意外就會逐漸長粗而永久存活,草莓的根系則是「不定根」,新長出的白色根會慢慢變黃老化,最後變褐、變黑而死亡,一條根的壽命大約只有2個月左右,不斷長出新根代換老根而維持「新鮮活力」。
當不肖育者為了唬弄消費者而以生長激素刺激草莓根細加粗之下,粗壯的根系代表有大量養分儲存於其中,等到老根死亡後儲存於其中的養分也就浪費掉了。所以種草莓又不是種蘿蔔,要那麼粗壯的根系有啥用? - 過於粗壯的根系容易誘導「營養生長」:
植物的生長分為「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營養生長即長枝葉長大、相當於人類兒時的成長;生殖生長則是開花結果,相當於人的青春期「轉大人」。
了解植物生理的人大多知道,當植物的營養生長過度旺盛時就不容易轉為生殖生長,呈現的就是枝葉繁茂但不開花結果,我們則戲稱為「只顧長大長胖而拒絕轉大人」。當生殖生長過度旺盛時,想促進其開花結果就得想辦法抑制營養生長,或利用斷水、傷害等來引發植物的「生存危機意識」而轉為生殖生長(好比自己快活不下去了、就趕快藉由傳宗接代來延續族群生命)。
在專業種植草莓中有一種「斷根」的技巧,就是將草莓植株挖起、將根系全部「砍半」剪短後種回去,藉以刺激草莓提早開花結果。可想而知,健康的草莓新陳代謝旺盛下,就算根系都被砍半了也能很快長側根與新根補回來(健康的草莓根系一天可長超過1cm),粗壯的根系不僅沒有意義,反而會因「過胖」而可能延遲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