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油(Neem Oil)是從印度苦楝樹(在台灣的類似品種植物稱為「苦苓」)的種子所提煉出來,印楝素(Azadirachtin)則是其中苦楝樹自然演化出來的抗蟲害主要成分。印度人早在數千年前就發現苦楝的神奇功能,不僅作為天然的植物殺蟲劑,也拿來做以下用途:
- 作為草藥治療小便失調、支氣管炎、敗血症、腹瀉、發燒、皮疹、燙傷、刀傷、高血壓、黃疸、傷口感染、麻風病、皮膚病、胃潰瘍和水痘等;
- 作為環境用藥驅除各種蚊蟲、寄生蟲;
- 寵物及家畜的寄生蟲治療,還製成各種牙膏、肥皂、沐浴乳、洗髮精、髮油、面霜乳液、蚊蟲驅避劑牙膏等保健用品使用,葉子還在印度還被拿來食用。
如今已從印楝樹的種仁、樹皮等中分離出多種化學活性物質,最常見的有印楝素(忌避、 拒食、生長調節)、nimbin(抗顫慄),nimbidn(抗细菌、抗潰瘍、止痛、抗關節炎、抗真菌)、imbidol (抗結核、抗原生動物、抗發燒)、nimbinate(利尿、 抗關節炎、殺精避孕)、ueceretin(殺原生蟲)、salanmin (忌避)等各種不同藥物。
因此苦楝樹在印度被譽為「綠色黃金」,聯合國環境署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宣稱為「21世紀之樹(Tree of the 21st century)」;也被美國國家科學院部譽為「可解決全球問題的樹(Neem: A Tree For Solving Global Problems)」。
【網路謠傳苦楝油「有毒」是真的嗎?】
這就得看「有毒」的定義是什麼了,一般所謂的「有毒」從急毒性、累積慢性毒害的濃度、代謝或分解速度所造成體內或環境長時間的累積等三方面來說:
- 從急毒性來說:
急毒性的標準通常以「半數致死率(LD50)」來界定,也就是某種生物一次吃下多少劑量後會有一半的數量立即或很快死亡。
#純水的急毒性(LD50)是90gkg(體重),也就是體重60kg的人一次喝下5400cc的水時,會有一半的致死機率;
#純鹽巴(氯化鈉)的急毒性是3g/kg,也就是體重60kg的人一次吃下180g的鹽巴時,會有一半的致死機率;
#DL-樟腦的LD50是5g/kg(市面上有以樟腦油為主劑的農業殺蟲產品),也就是體重60kg的人一次吃下300g的樟腦時,會有一半的致死機率;
#純印楝素的LD50和樟腦一樣是 5g/kg,也就是體重60kg的人一次吃下300g的純印楝素時,會有一半的致死機率。目前法規限制一般苦楝油的印楝素濃度不得超過0.5%=5000ppm,換句話說體重60kg的人一次喝下的60公升這種印楝素濃度的苦楝油時,會有一半機率因印楝素中毒而死。
研究顯示,印楝素有高度針對性,只會影響植食性的害蟲、可防治蟲害的種類多達200種以上(近年有些言究報告已增加到10目400種以上),其作用包括拒食、干擾產卵、干擾昆蟲生長使其無法蛻變為成蟲、驅避幼蟲及抑制其生長的作用而達到殺蟲目的,但對補食害蟲的天敵或其他昆蟲則影響極為或毫無影響。此外對不同水生生物、魚類等的LC50(半數致死濃度)在數十ppm左右,屬中低毒魚藥,2.3ppm的安全濃度下可作為魚類的殺寄生蟲藥物。在印度有些地方,印楝樹的果實是鳥類和蝙蝠的主要食物,而一些齧齒類動物也會取食印楝种 仁,這也表明未經特殊提煉濃縮的天然印楝果實產品對一般溫血動物是安全的。
《註:至於廠商會不會在一般苦楝油中偷加高濃度印楝素呢?放心,苦楝油的價格隨印楝素濃度而三級跳,除非廠商想血本無歸拿高價格的高印楝素濃度苦楝油當成低價的低濃度產品販賣,該擔心的是廠商會不會偷工減料、為了降低成本而拿低濃度效果不佳的產品來販賣。》 - 從造成慢性毒害的濃度來說:
除了立即造成生命或健康危害的急毒性之外,毒性物質的另一個影響是雖然沒有立即致命,但對身體的微小傷害會不斷累積造成健康問題(就像長期食用高鹽分食物容易造成高血壓與腎臟傷害一樣)。
研究報告顯示,10%(100,000ppm)濃度的印楝素長時間服用下會影響大鼠的健康(肝、腎、血)等,而1500ppm濃度的印楝素則未見任何急毒性、亞急毒性與慢性毒性的反應。 - 代謝或分解速度所造成體內或環境長時間的累積來說:
印楝素為天然成分,在環境中可快速的被降解或分解,沒有安全採收期的問題(但使用後如立即採收、未清洗乾淨即食用則會有苦味),不像化學農藥可持續數週而造成安全疑慮。
【苦楝油的優點】
- 優點一:不會產生抗藥性
抗藥性的基本原理簡單說就是一種「物競人擇」,在藥物使用後,蟲或菌因不同個體差異而有部分耐受度較高的存活下來(就像不同人有不同體質、對疾病的抵抗力或藥物的耐受性也有不同),繁殖出的後代也會有較高耐受性,這樣一代代演化下來逐漸提高抗性最後就能忍受很高劑量的藥物。在這樣的機制下,繁殖週期越短、世代交替越快地就越容易產生抗藥性,例如葉螨、薊馬、蚜蟲等小型害蟲在夏季高溫期每7~10天就能繁殖一代,使用化學殺蟲劑很容易出現抗藥性。
目前從苦楝提取物中找出至少70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包含了二萜類、三萜類、戊三萜類和非萜類,而活性最強的印楝素(Azadirachtin)為四環三萜類化合物,其中又包含了10種以上不同結構成分(印楝素-A、-B、-C、-D、-E、-F、-G、-H、-I、-J、-K、-L),多種成分交替作用下,由於蟲蟲不可能對這麼多種藥物都有同樣的抗性,所以在印度使用數千年下害蟲都未產生抗藥性作用,這就是自然演化的最大奧秘。
從另一方面說,苦楝油/苦楝乳還有「物理性悶殺」的機制,也就是利用水或油覆蓋蟲體皮膚上的呼吸孔而造成窒息,在蟲蟲不可能突變出不需要呼吸下也不會有抗藥性問題。 - 優點二:針對性高
印楝素為經過億萬年自然演化、苦楝樹對抗害蟲又能與益蟲共生的天然成分,只針對危害植物的植食性害蟲有影響,對補食害蟲的天敵與其它生物則沒有影響或影響及輕微。 - 優點三:自然降解
苦楝樹的各種抗蟲天然成分在環境中可在短時間內降解,不像化學農藥往往能持續數週以上,所以不會在環境或植物上累積而造成危害。 - 優點四:物理化學雙重作用
無論是油劑型態的苦楝油或乳劑型態的苦楝乳,除了藉由天然化學成分的抗蟲作用外,還可藉由附著昆蟲體表造成窒息的「物理性觸殺」,雙重作用讓蟲害降至最低。
【苦楝油的缺點】
- 缺點一:分解快速
分解快速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缺點,必須每隔數天至一週持續不斷使用才能徹底防治蟲害。 - 缺點二:高溫藥害
一來在氣溫30℃以上或陽光紫外線直射時可能造成成分的變異、二來高溫也會加速乾燥而提高附著在植物上的液體濃度,所以對高敏感植物可能產生藥害,解決之道一是建議要在黃昏以後使用,二是用於敏感植物上可先局部測試安全濃度,第三則是在噴過後10~20分鐘再以清水噴過一次稀釋〔註:由於水分可提高「物理性悶殺」的效果,所以對於水性的《苦楝乳》來說這樣不僅不會降低效果反而會加強〕。 - 缺點三:油劑的副作用
長時間頻繁使用包含苦楝油、葵無露、窄域油與精油纇等油劑,除了被植物直接吸收而影響生長,有些植物會表現出葉片變厚、變脆的副作用之外,殘留過多的油劑也容易讓葉片表面黏膩容易附著髒汙。但透過特殊的 「高乳化技術」製成 《苦楝乳》就可提高親水性而能將此副作用降至最低、蟲害嚴重時還可與清水噴霧交替使用而強化物理性殺蟲效果。 - 缺點四:低溫凝結
包和水與油在內的所有液體在足夠的低溫下都會造成凝固,苦楝油的凝固點比一般的植物油來的高,在冬季低溫下會變的難以稀釋使用。改善辦法是先連外包裝泡入溫熱的水中溶解,同時以溫水先行初步稀釋、再加入冷水稀釋到所要的標準濃度。
【附錄:苦楝油與苦楝乳】
《小耕園》在長時間研究與使用苦楝油之下,尋求改善苦楝油使用上的缺點而不減損其防治害蟲能力,經過反覆研發、測試與改進,找出高度乳化的特殊程序與配方而製成《苦楝乳》(登記與專利申請中),除了可將藥害與前述葉片變厚脆化等副作用降至最低,在嚴重蟲害時還能與清水噴霧交替使用強化效果,更能進一步作為展著劑搭配煙草粉、蘇力菌等其他非農藥製資材合併使用而產生更廣泛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後記一:苦楝樹被西方發現的故事(引述)】
20世紀60年代,一位德國植物學家在印度進行生物考察時巧遇了一場蝗災,一群蝗蟲鋪天蓋地壓向一片作物,頃刻之間就被蝗蟲蠶食得蕩然無存,但是其中卻有一棵樹安然無恙,這就是苦楝樹。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分析發覺,印楝樹的種子、樹葉及樹皮中,含有一種物質—印楝素,正是這種成分使印楝樹具有趨蟲治病的神奇功能。後經進一步研究,從印楝果實中提取的印楝素等 成分是目前世界公認的廣譜、高效、低毒、易降解、無殘留的殺蟲劑且沒有抗藥性,對幾乎所有植物害蟲,室內臭蟲、跳蚤、蒼蠅、蚊子等都具有驅殺效果。試驗證明,印楝對防治10目400多種農林、倉儲和衛生害蟲,特別是對半翅目(Hemiptera、)鱗翅目、鞘翅目等害蟲有特效,而對人畜和周圍環境無任何污染。
【後記二:目前已知印楝素的作用機理(引述)】
一般公認的印楝素對昆蟲的作用機理有如下幾個方面:直接或間接通過破壞昆蟲口器的化學感應器官產生拒食作用;通過對中腸消化酶的作用使得食物的營養轉換不足,影響昆蟲的生命力。高劑量的印楝素可以直接殺死臭蟲、跳蚤等昆蟲,低劑量則致使出現永久性幼蟲,或畸形的蛹、成蟲等。通過抑制腦神經分泌細胞對促前胸腺激素(PTrH)的合成與釋放,影響前胸腺對蛻皮甾類的合成和釋放,以及咽側體對保幼激素的合成和釋放。昆蟲血淋巴內保幼激素正常濃度水平的破壞同時使得昆蟲卵成熟所需要的卵黃原蛋白合成不足而導致不育。
印楝素能降低昆蟲的血細胞數量、降低血淋巴中蛋白質含量、降低血淋巴中海藻糖和金屬陽離子濃度,能抑制昆蟲中腸酯酶和脂肪體中蛋白酶、澱粉酶、脂肪酶、磷酸酶和葡萄糖酶的活性,降低昆蟲的取食率和對食物的轉化利用率,能影響昆蟲的正常呼吸節律,降低昆蟲脂肪體中DNA和RNA含量,降低雌蟲卵巢、輸卵管、受精囊中蛋白質、糖原和脂類的含量及一些酶的活性,對雄蟲生殖系統有影響,使昆蟲的腦、咽側體、心側體、前胸腺、脂肪體等發生病變,影響昆蟲體內激素平衡,從而干擾昆蟲生長發育。